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大運觀察丨這些惠及長遠的豐厚遺産,讓成都大運會“永不落幕”

2023-08-04 22:25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成都大運會的舉辦能留下什麼?又能帶來什麼?8月4日,在成都大運會大運遺産專場發佈會上,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向中外記者進行了詳細介紹。

“成都大運會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創辦以來,首次對遺産工作進行全面規劃管理的一屆大運會。在申辦、籌辦和舉辦大運會期間,我們積累創造了一批可持續利用的物質財富和人文成果。”曹雪峰説,早在2019年10月,他們就編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遺産規劃》,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舉辦成都大運會,努力創造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教育與青年七個方面29個領域的豐厚遺産,為城市的長遠發展留下寶貴的財富,長久惠及城市和廣大市民。

“大運會體育場館是大運會留給這座城市最為顯性的體育遺産。”曹雪峰介紹,成都大運會總共有49個場館,其中新建的只有13個,其餘36個均為改造場館,這體現了可持續利用的理念。此外,在大運會的籌辦工作中,他們推動大運場館能賽盡賽、能開盡開。僅在2022年,就面向社會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近8萬小時,服務市民群眾超過509萬人次,舉辦各級各類賽事730余項,推動了全民健身在成都這座城市蔚然成風。大運會結束後,這些場館還將繼續用於成都的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

在成都大學建設運動員村,也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尤為厚重的教育遺産。曹雪峰説,“村校合一、體教融合”的模式,是成都大運會在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運動員村建設中的一個創新探索。賽後,大運村將全部移交成都大學,實現百分之百的可持續利用。這不僅用於成都大學的教育事業發展,也將繼續發揮世界青年大學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作用,讓友誼、博愛、公平、堅毅、正直、協作、奮發的大運會宗旨在這裡得以延續,使本屆大運會成為一屆“永不落幕”的大運會。

在曹雪峰看來,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可感可及的城市遺産。曹雪峰説,他們積極推進公共設施拆違增綠、拆墻透綠、增花築景,推動航空走廊大地景觀再造,高品質打造了一環路市井生活圈,順利完成2000余個城市環境整治和品質提升項目。此外,還著力補短板,做好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環境整治的裏子工程,堅決避免大拆大建和鋪張浪費。先後對十陵大運村片區、鳳凰山體育公園片區等15個片區實施了風貌集中整治,讓市民身邊的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最後,大運會帶動賽事名城和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是成都大運會帶給這座城市惠及長遠的發展遺産。曹雪峰介紹,在成都大運會籌辦過程中,先後成功申辦了2024年湯尤杯、2025年世運會等國際頂級的體育賽事,成功舉辦了2022年世乒賽、2022年全國體操冠軍賽等賽事。近三年來,全市累計簽約重大體育産業項目115個,簽約金額超過870億元。曹雪峰説,大運會遺産的創造過程本質上是賽事價值的提升過程,同時也是舉辦城市價值的放大過程,他希望大家在成都多走走多看看,感受體驗並分享傳播大運會給成都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記者 劉希堯)

【責任編輯:栗衛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