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傳
7月盛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觀眾絡繹不絕。13歲的初中生羅煒澤和哥哥一起,專程從老家湖南邵陽趕來參觀,想要“看一看抗美援朝戰爭真實的樣子”。
這一念頭始於去年年初,觀看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時,影片裏志願軍官兵在冰天雪地裏以凍馬鈴薯充饑,卻仍堅持戰鬥的情節讓羅煒澤印象深刻。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這名小軍迷特意來到軍博參觀,想要看一看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真正的樣子。
“現在是和平年代,但我們依然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銘記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羅煒澤説,長大後他想報考國防科技大學,“要好好學習,像革命先輩一樣,為祖國作貢獻。”
“我們不會忘記,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這場偉大勝利。”北京師範大學學生李宛桐動情地説。3年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李宛桐曾到軍博參觀。那一次她遇到了同來觀展的志願軍老兵,90多歲的老人身穿志願軍軍裝,眼含淚花指著墻上的黑白照片,激動地為子女和觀眾講起當年冒著槍林彈雨,奪取敵軍戰旗的故事。
老兵的講述將這個00後姑娘帶到了志願軍將士浴血奮戰的朝鮮戰場上,也讓她從此對抗美援朝精神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後來,作為學校國旗護衛隊的一員,李宛桐每次訓練感到疲憊時,就會想起那些抗美援朝英雄故事,“一想起來就又充滿了力量,渾身是勁兒。先輩們為了信仰付出生命,我們更要愛祖國、愛人民,用行動去傳承他們的精神。”
同校學生王昭則對抗美援朝那段歷史有著更深的感受。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大二時報名參軍,服役的部隊前身就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著名的五音山阻擊戰。在部隊時,王昭和戰友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傳承英雄精神,扛紅旗爭第一”。
因為參軍的經歷,回到學校後,歷史專業的王昭在研究生期間選擇了中國近現代史方向,偏重於軍史研究。課程之外,他積極參加學校的國防教育活動,連續3年和同學一起利用暑期實踐尋訪老兵,宣講英雄故事。今年夏天,適逢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暑期實踐的隊員們在行程中添加了遼寧丹東一站,他們打算去尋訪志願軍老兵,將老兵的故事整理宣傳。“用我們的力量,讓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傳。”王昭説。
而山東工商學院大二學生程冰欣,正行走在尋訪志願軍老兵的路上。她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志願者團隊的成員。7月23日,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臨近,她和團隊其他成員一起來到幫扶的志願軍老兵家中,為他們送上紀念禮包。
“他們都是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老英雄,能為他們做點事是我的榮幸。”程冰欣認真地説。她所在的“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團隊發起于2016年,7年來,這個民間公益組織已尋訪到超過5000名志願軍老兵,遍佈全國200多個城市。
每找到一名老兵,團隊會為其送上一枚刻著姓名、部隊番號和全國統一編號的專屬紀念章。自此後,只要老兵有困難,當地的志願者就會趕來幫忙。今年,他們還特意設計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主題紀念章和禮品包。志願者曙笑華説,老兵們拿到紀念禮品都特別激動,一個勁兒地説“感謝祖國沒有忘記他們”。
“其實比起對老兵的幫助,受益更多的是我們,他們的英雄精神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曙笑華説。加入團隊後,她尋訪了上百位老兵,並記錄下他們的故事。一次,一位90多歲的老兵用顫抖的聲音告訴她,“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為了保家衛國,我們什麼也不怕。”曙笑華坐在對面聽著,淚流不止。
“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曙笑華説,就像老兵們所説,“志願軍將士為了祖國和人民,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哪一個侵略者能戰勝這支英勇頑強的軍隊,能打敗這個有著強大凝聚力的民族?”
抗美援朝精神同樣流淌在青年官兵的血脈中。“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不久前,中部戰區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營區內,“楊根思連”官兵再次叫響這鏗鏘有力的英雄宣言。指導員王玉恒説,在連隊,抗美援朝精神和“三個不相信”精神是一面旗幟,“官兵們在任務和訓練中一次次突破極限,絕不給老連長丟臉”。
2021年鄭州遭遇特大暴雨,“楊根思連”奉命馳援。王玉恒記得當時情況緊急,官兵們為了轉運群眾,連續奮戰10多個晝夜,人人腳上都長滿水泡。而當轉運船被卡住時,連隊官兵直接跳入水中推著船前進,沒人在意腳底的劇痛和已經沒至胸口的洪水。
“遇到任務時,連隊人人寫請戰書,拼勁兒和狠勁兒跟當年一樣。”王玉恒説,“作為‘英雄傳人’,老連長和先輩們的英雄血脈流淌在我們身上!”
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一大隊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抗美援朝戰場上,在時任大隊長王海帶領下,一大隊官兵打出了參與空戰81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的輝煌戰績。70多年來,“王海大隊”將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戰備訓練日常,當先鋒、打頭陣,奮飛在捍衛國家利益的最前沿。
“傳承英雄精神就是要像王海等英雄前輩一樣,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時,挺身而出,奪取勝利!”大隊現任大隊長楊俊成説。
“王海大隊”是空軍首支整建制列裝殲-20戰機的作戰部隊,為了儘快形成戰鬥力,官兵們苦練精飛,每一次飛行訓練或任務結束後,大隊都會公佈成績榜單,全體飛行員一起復盤討論,改進戰術戰法。近年來,“王海大隊”飛越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對馬海峽,出色完成東海防空識別區常態化管控、南海戰巡、巡航台島等一系列重大任務。
“新裝備帶來作戰理念的升級,未來的作戰不再是單兵對單兵的對抗,而是平臺對平臺、體系對體系的較量,這就要求飛行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態勢分析、戰場管理、判斷決策和編組指揮能力。”90後飛行員嚴毅恒説。去年,他被上級抽調參與一場聯合演習的作戰方案制訂。五天四夜裏,他除了鑽研航空兵部隊的戰術戰法,還廣泛蒐集其他部隊資料,並向兄弟部隊請教思路,最終拿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並在演習中得到檢驗。
“新一代飛行員需要‘練技’,更要‘練腦’,要勇敢與睿智並存。”嚴毅恒説,“傳承英雄精神,就是要苦練打贏本領。在新時代,我們仍要做國家的底氣,要做戰場上的‘王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見習記者 譚思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