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臨津江突破英雄連”戰旗——奇襲飛渡臨津江

2023-07-26 16:02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志願軍第39軍授予第347團7連的戰旗。

  1951年1月8日出版的《戰旗報》。

1950年12月,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後,敗退到三八線及以南的“聯合國軍”,部署了一條從臨津江到三八線的總戰線。為粉碎“聯合國軍”利用三八線重整部隊、準備再戰的企圖,志願軍司令部根據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發起第三次戰役,殲滅臨津江東岸到北漢江西岸佈防的南朝鮮軍。

12月底的臨津江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冰雪堆積深厚,其南岸又為天然峭壁、難於攀登。南朝鮮軍第1師憑險據守,構築了縱深約9公里的3道防禦陣地,並在防線前沿佈滿鐵絲網和地雷,號稱“銅墻鐵壁”,不可逾越。

為確保突破成功,擔任突破任務的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6團1連、4連和第347團5連、7連,于戰前進行了週密的準備。針對崖壁陡峭、江水冰冷、前沿雷障等實際情況,官兵製作了防滑梯、防水襪、掃雷桿等器材;通過勘察敵情、地形,製作出高精度大型沙盤,以此反覆模擬推演;發起進攻前一晚,官兵通過挖雪壕的方式,秘密靠近江邊的進攻出發陣地,確保進攻的突然性……

12月30日24時,全師部隊已進入各自的進攻出發陣地。潛伏在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的臨津江北岸的戰士們,靜靜地等待進攻時間。31日,臨津江突降大雪,整個江岸一片雪白,為陣地覆蓋了一層天然偽裝。由於我軍執行嚴格的戰場紀律,敵派出偵察機在我陣地空域巡查,結果一無所獲。

31日16時40分,信號彈劃破長空,上百門大炮同時怒吼,炮彈暴雨般砸向“聯合國軍”陣地。與此同時,各突擊連障礙排除組利用炮火煙幕,迅速排除江北岸殘存地雷。第346團4連3班班長張財書冒著炮火,連續排除4處集群地雷。在部隊發起衝鋒的緊要關頭、自製掃雷桿又被炸碎的情況下,他衝入雷區,用手抓住拉火索,拉響最後一群地雷。

17時3分,空中再次升起紅色的信號彈,冰河山林裏響起高亢嘹亮的軍號聲,這是步兵發起衝擊的信號。作為突擊部隊的第346團1連、4連和第347團5連、7連從戰壕裏一躍而起,冒著猛烈的炮火率先衝向了敵軍陣地。

敵軍密集的子彈,沒有阻止志願軍前進的步伐。第347團7連1排排長王鳳江帶領尖刀排衝在最前面,在火力掩護下,快速向結冰江面奔跑。江面冰層很快被敵人炮火炸裂,戰士們跌進了冰冷刺骨、齊腰深的江水中。許多戰士下半身被凍得沒了知覺。王鳳江一手舉著槍,一手扶起跌倒在水中的戰友。在冰冷的江水中,戰士們推開冰塊,冒著敵軍炮火向前衝鋒。僅用11分鐘,就突破了敵軍精心布設的臨津江防線,攀上了對岸10余米高的陡崖。

17時40分,第346、第347團的突擊營在炮火支援下密切協同,穩穩控制住南岸灘頭陣地,為後續部隊渡江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後,第116師迅速從南朝鮮軍第1師防禦正面突入。經過一夜戰鬥,至1951年1月1日拂曉前,突擊部隊突入南朝鮮軍防禦縱深約10公里,佔領了大村、武建裏地區。

戰後,志願軍副司令員陳賡將這次突破戰鬥總結為“三險三奇”:一是敢於把突破口選在臨津江彎向敵方的地段,出其不意制勝;二是大膽把近8000人的進攻部隊和武器提前一天隱蔽在進攻出發陣地上,而沒有被敵人發現;三是大膽地把50余門火炮設置在距敵前沿300米處進行直瞄射擊,準確地摧垮了敵人的工事。

1951年1月6日,志願軍第39軍授予第116師第346團1連、4連和第347團5連、7連“臨津江突破英雄連”稱號。

文物連結

在第79集團軍某旅“臨津江突破英雄連”的連史館內,保留著一張1951年1月8日出版的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黨委機關報——《戰旗報》。泛黃的報紙上,題為《鋼鐵連突破臨津江》的文章佔據醒目位置,記載了連隊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臨津江戰役中,官兵智勇雙全突破臨津江的英勇事跡。這段光榮的歷史不僅刊登在《戰旗報》上,也銘刻在每名連隊官兵的心中。歲月的長河奔涌向前,革命先輩留下的無堅不摧、無所畏懼的鋼鐵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連隊官兵。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