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推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速加檔

2023-04-26 10:0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走進宿州市埇橋區的東方果園公司,碭山酥梨和黃桃、蕭縣胡蘿蔔、泗縣草莓和山芋、埇橋區紅薯在此“匯合”,迎接它們的是一段奇幻之旅:經嚴格挑選、清洗、分切後進行二次清洗,再經殺菌、烘乾、真空包裝,就變成了可直接享用的果蔬脆凍幹産品,保質期可長達9個月。之所以有這樣的顯著變化,得益於近年來安徽省宿州市立足農業又跳出農業,著力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産業為要。過去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全面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産業扶貧。現在,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仍然是産業振興。正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的,要發展富民鄉村産業。

不可否認,進入新世紀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但不容忽視的是,很多鄉村産業,一直停留在整個産業鏈和價值鏈的底端,難以提升綜合效益。正如一些專家所呼籲的,沒有産業的興旺,沒有一二三産業(以下簡稱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就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鄉村就會成為“空心村”,鄉鎮就會唱“空城計”,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因此,大力推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重要支撐。

所謂農村産業融合,簡單地説,就是以農業農村為基礎,通過要素、制度和技術創新,讓農業不單是局限在種養業生産環節,還要前後延伸、左右拓展,與加工流通、休閒旅遊和電子商務等有機整合、緊密相連、協同發展的生産經營方式,其特徵是在産業邊界和交叉處催生出新的業態和模式(如設施農業中有工業,加工體驗有服務業,休閒農業中有旅遊等),重點是構建全産業鏈全價值鏈,關鍵點是融合之後産生的利潤比單純每個産業之和要大,核心是要讓農民分享二三産業增值收益。正如安徽一位幹部所比喻的,“農産品加工好比是農業全産業鏈的腰,腰桿子硬不硬標誌著産業體系強不強,事關産業鏈條長不長。”從安徽當地流傳的“農業不加工,等於一場空;農業不成鏈,到頭沒錢賺!”這句順口溜中,也可以出新時期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式現代化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為助力鄉村振興提速加檔,進一步完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各地應以鄉村産業振興為目標,優一産、接二産、連三産,通過延伸産業鏈條、加大技術改造、加強品牌培育、促進産業升級,實現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利益鏈“四鏈同構”,真正從源頭上、從體制機制上推進農村産業融合發展進程。

同時,要以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互促,解決集體收益分配權缺乏保障等突出問題,達到廣開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富裕渠道的目標。要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為路徑,促進農牧漁內向、産加銷縱向、農文旅橫向、新技術滲透逆向、産園産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體利益融合,帶動鄉村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率先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主導産業突出、帶動效果顯著的産業強鎮,培育出鄉村産業“增長極”,為富民興村“蓄力賦能”,為鄉村振興提速加檔。(王小梅)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