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評論】落實“人防+技防”讓超標排放無處藏身
2022年,合肥市PM2.5平均濃度實現“九連降”;空氣品質優良率創十年來新高;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離不開科技治污的支撐。據了解到,合肥市目前已經有460余家企業(單位)安裝了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同時接入自動監控系統管理平臺,如果廢水廢氣排放超標就“報警”。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 全國各地積極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實踐,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中國建設局面。尤其在解決環境治理問題的同時,也帶動水土保持、大氣觀測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像污水處理、天然氣管網建設、電網增容、鐵路專用線建設、熱力管網建設、發展清潔能源等都是重大投資項目,既促進了經濟增長,又改善空氣品質,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無疑有利於社會經濟實現多贏。
然而,受利益的驅動,有不少地方或企業在污染治理中,仍然存在敷衍塞責的現象。如今年2月份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不打招呼赴某地突擊檢查,發現多家企業普遍存在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有的企業此前曾多次被督察點名,此次又被抓現行。正如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所直言的,今年一季度氣象條件不利,排放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開工“兩高”行業,部分企業甚至違法排污。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環境違法手段也在不斷更新。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從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到指出“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再到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除了要加強人防外,科技手段在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應用也越來越必要。
常言説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尤其面對過去多年高增長積累的環境問題,具有複合型、綜合性、難度大的特點,解決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須在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利用360全景、水下聲吶、無人機、無人船、走航車、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科學建立大數據採集分析、違法風險監測預警等工作程式,啟動現場檢查的銜接機制;進一步擴大污染源線上監控安裝聯網範圍,完善自動監控管理,落實事前預警、事中調度、事後處理機制,確保實現線上遠端監控、線下執法聯動的精準監管。真正達到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全面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效能,讓一切超標排放行為無處藏身,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為建設美麗中國賦能添彩。(劉純銀)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