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在詩情中品味過去,在畫意中擁抱未來

2022-10-22 09:33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視頻來源:“人民日報”抖音號)

詩歌和繪畫自古以來就深深鐫刻在中國人的生命基因裏。王維用“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寫透繪畫之美;白居易見到美景想到的是“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韋莊希望在“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中安度余生;蘇軾用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慨嘆世事的滄桑浮沉。

文脈賡續,香火綿延,星河浩蕩,精神韆鞦。對於詩歌和繪畫的獨特情愫,對於傳統文化的推崇和記憶,在今日之中國,依然如月涌江流,奔騰不息。比如我們看到,在2022年的春晚中,以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創作的舞蹈《只此青綠》徐徐舒展,古韻悠長,很好地契合了國人的審美,成為競相追捧的精品佳作。再如,在熱播網劇《唐朝詭事錄》中,圍繞《石橋圖》、“南州四子”“石橋幻境”展開的故事雖然離奇,但其用文學和影像的方式構建的故事情境寄託了對於詩畫文人墨客的無限美好遐想。

中華文明卷帙浩繁,有無數深潛其中的精神富礦。先進技術的加持為藝術的幻化騰飛插上了翅膀,讓詩畫藝術的深海遺存重見天日,讓優秀傳統文化重獲新生成為可能,效果逼真度、氛圍營造感和藝術渲染力大大增強。“思想+技術+藝術”的創作手法讓藝術作品在歷史重現和現實演繹之間、在製造虛幻與反映真實之間、在傳承厚重與靈動飄渺之間、在寫意傳神與揚抑褒貶之間自由轉換、自如拿捏。2022年春晚中創意音舞詩畫《憶江南》將吟誦、歌唱、篆刻、表演及現代科技等多種元素融會貫通,完成了大氣磅薄、賞心悅目的極致視聽呈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在熱播的《詩畫中國》節目延續“詩畫合璧”特色,讓詩意、畫意和曲意高度共鳴,將漢唐氣象、宋元境界和明清風韻綺麗呈現,帶領觀眾領略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係乎時序。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社會發展巨變,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厚植家國情懷、捕捉新靈感、反映新巨變、描繪新精神的新時代文藝作品已經成為文藝工作者的創作主題共識。近日由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出品的短視頻産品《新千里江山圖》一經推出便風靡網路。青綠千里入眸,山河無垠新卷。視頻以青綠作為主色調,以唯美的動畫形式全景展現了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磅薄畫卷和人民群眾生活日常點滴的廣闊內涵,時代模範人物、鄉村振興巨變、上天入地壯舉、大國工程偉業一一入畫,實現了“思想性、流暢性、吸納性、可及性”的統一。

枕上詩篇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讓我們在詩情畫意中留住美、感悟美、收穫美。歲月終將流逝,精神燭照未來,讓我們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作者:劉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編輯,第三屆全國文藝評論新媒體骨幹培訓班學員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