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堅持人民至上 奮進趕考之路

2022-10-22 09:13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人民”二字多達100余次,在會議上更是強調了“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四個字不是空泛的口號,更不會是一時的熱度,中國共産黨真真切切地把這四個字根植于思想上,落實在行動中。

站穩人民立場,懷百年不變的初心。“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縱觀歷史,剝削百姓的官員都受到制裁,脫離人民的朝代終將被推翻。在淮海戰役紀念館中,有一輛小推車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戰役中人民群眾支援前線時使用過的小推車。陳毅同志曾經説道:“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儘管雙方力量對比懸殊,但站穩人民立場的中國共産黨伴隨著後方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硬是打敗了國民黨大軍。百年初心是站穩人民立場的有力保障,人民立場是初心百年的具體體現。

把握人民願望,以人民期盼為導向。人民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黨員幹部努力的方向;人民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黨員幹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脫貧攻堅戰,還是鄉村振興戰略,抑或是共同富裕新征程,都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牢牢把握人民最本質的願望。以群眾期盼為導向,不是憑空産生的,也不是無端端“拍大腿”“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深入一線與基層,通過無數次的調研與訪談而得出來的。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撲下身子察民情,匆匆過場要不得,切實了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所憂所盼;沉下性子解民意,心浮氣躁不可取,而要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關心的每一件關鍵小事,讓他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尊重人民創造,通問計於民的渠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創造是“安徽小崗村的包産包乾”,是“浙江紹興的楓橋經驗”,也是“塞罕壩的植樹造林”。每一次突破性的創造都是人民群眾意志的集中反映。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也是我們黨百年奮鬥積累的寶貴經驗,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價值觀。社會的發展總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人的首創精神為前提的。尊重人民創造關鍵在於始終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在各類決策中充分尊重群眾意見,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讓人民群眾在認識上勇於表達要求,在行動上敢於創新與創造。

集中人民力量,黨同人民緊密聯繫。“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新冠肺炎疫情“動態清零”是人民的力量,四川森林火災“摩托救火”是人民的力量,地震之後生産生活逐步恢復更是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便是中國的力量。從建國初期的“戈壁蘑菇雲”到現在的嫦娥奔月、神舟飛天、北斗織網、蛟龍入海,還有中國車、中國船、中國路、中國橋,這些酷炫的中國製造、中國智造,都是中國力量的體現。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左轉》有雲,“政如農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正因中國共産黨始終心裏想著人民、行動為了人民,始終秉持人民至上原則,人民群眾才會源源不斷地貢獻力量、奮進未來。(陸垚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