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保障糧食安全 推進節糧減損不可少

2022-10-14 14:56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全球活動主題確定為:“不讓任何人掉隊。更好生産、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為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糧食安全宣傳教育長效機制,2022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10日線上上啟動。

“國以糧為本,民以食為天”。解決好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手段或措施實現糧食生産連年豐收。近日媒體報道,今年秋糧有望再獲豐收,連續8年實現1.3萬億斤以上目標有把握。與此同時,2021年我國糧食每人平均佔有量超過483.5公斤,遠高於每人平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但我國耕地家底並不豐厚,佔世界9%的耕地,要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人地關係緊張的基本國情,提醒我們糧食供需仍將長期處於緊平衡,未來對糧食供求形勢不能過於樂觀。加之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範圍擴散蔓延,全球糧食供應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的實事,更昭示著保障糧食安全切不可掉以輕心。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我們要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除了通過完善政策,激勵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實現增産增收外,還應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抓好節糧減損工作。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分析,每年全球糧食從生産到零售全環節損失約佔世界糧食産量的14%。這個損失降低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增産2700多萬噸糧食,夠7000萬人吃一年。這也意味著,節糧減損相當於糧食增産,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一塊“無形良田”,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準的重要措施之一。面對當前糧食浪費在我們身邊還不同程度存在,可見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推進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意義重大、作用明顯。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過去糧食並不豐富,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是維持生存發展的必需。今天,我國糧食豐富了,大家都不挨餓了,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不需要發揚節約糧食這個美德了。因此,加強糧食安全宣傳,關鍵要重拾“節儉”情懷,樹立愛糧、節糧新觀念,讓節約糧食成為大家永久的習慣和風氣。這就需要我們從餐桌抓起,從大學食堂和各個單位食堂、餐飲業抓起,從幼兒園、託兒所及各級各類學校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力求通過長時間塑造使之成為我們每個人習以為常的習慣。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産國和消費國之一,全産業鏈節糧減損同樣任重道遠。因此,加強糧食安全宣傳,推進節糧減損,還應加強全鏈條管控。這就需要我們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既要加強生産源頭管控,也要做好運輸環節減損;既要提升糧食加工利用水準,也要有效減少糧食在儲藏中的損失……力求從生産到加工,從田間到餐桌,深入推進産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實現增産與減損並行。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保障糧食供給,端牢中國飯碗”,就應讓節糧減損成為另一種方式的“增産”。這更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久久為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劉純銀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