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以敬老之心,篤行扶老之事

2022-09-30 09:4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看到一則話,筆者陷入沉思:“幼兒園的門口人山人海,敬老院的門口空無一人,一個向裏看,一個向外看,他們看的都是自己的孩子”,相信大家都有看過許多敬老院的內部視頻,他們大多很安靜,時有時無的聊聊天,大部分時間都是靜靜地發呆,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還有的疾病纏身,慢慢在走廊上面踱步,他們總喜歡看向窗外,總想著能看到自己心心唸唸的孩子。那種孤獨感,深深刺痛了筆者的心。

人們總以為花了錢,將老人家送去敬老院就是最大的孝道,他們以生活工作孩子為由,總覺得自己承受了多大的壓力,以為花錢養老就是孝順,其實大家都懂一個道理,他們需要的是陪伴,而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他們花錢花時間陪伴孩子,花時間打理自己,去聚會,去旅遊,去享受生活,而忘卻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也需要陪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陪伴的時間,或許是生意應酬忙,或許是所在遙遠,亦或者是疫情原因回不了家。而在養老院中的他們,翹首以盼,每天看向門外,等待著自己的孩子來接他們出去過節,哪怕是能來看一眼,也是知足的,但很少有人能去看一眼,他們滿眼羨慕地看著別人家的子女來看其他人,此時此刻,他們心裏都是有落差的吧!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往今來,孝順的人不盡其數。古有仲由為母百里負米,王祥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今有年過七旬養子蔣德明反哺105歲母親,“她養我長大,我養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幾十年。全國道德模範張永珍,37年相繼照顧6位與她毫無血緣關係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撐起半邊天,用堅韌譜寫新時代敬老孝老的讚歌。更是習總書記,身體力行的傳統美德,年復一年,不忘初心,關心著養老,出臺系列政策,保障著養老事業,習近平總書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敬老情懷,給全黨全人民作出示範,帶動全社會形成良好風尚,讓孝親敬老這一中華傳統美德滋養億萬中國人的心靈,著力使全體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常懷敬老之心,傾注敬老之情,篤行扶老之事”,其實,對父母來説,子女能回報多少,以什麼形式回報,並不重要,父母對子女的愛如此無私偉大,比起在特定節日的問候,我們更應該讓愛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中。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世界上最大的遺憾無異於子欲孝而親不在。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為先”,敬老養老是每個子女的義務與責任,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讓孝老養老的家風代代相傳!(李巧蓮)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