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住房條件差、信貸成本高)。農民工必須將子女留在農村,最終導致農民工與子女分離的局面,從而導致一個新的低社會經濟地位群體——留守兒童的産生,隨著留守兒童的數量和群體的特殊性不斷擴大,目前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並不容樂觀。
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
孤僻心理
在一個班集體中,增強班級凝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集體活動中增強共同感。在班級裏,多數小孩對集體活動持著“欣然往之”的態度,但是也有個別小孩,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甚至排斥集體活動,通常我們稱他們是“不合群”的小孩。
自卑心理
所謂自卑心理,就是指在於他人相處的時候,對自己的評價較低,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別人很好,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超越別人,總覺得自己不行,甚至在語言和行動中畏畏縮縮。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對其學業、生活及其身心發展將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普遍存在於青少年身上,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有“不聽話”、“不受教”、“與父母對著幹”的經歷,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和家長的正確疏導,這種反常心理會逐漸消失。但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説,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人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逆反心理和行為也會逐漸演化成嚴重的後果。
心智早熟
相反地,也有較少的孩子,在父母離開他們外出打工的情況下,讓自己變得更堅強,理解父母的無奈之舉,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成學習生活的動力,讓自己更努力,更懂事,多為家裏付出,讓父母少為自己擔心。
這種過早的心智成熟,看起來是好事,但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才是大眾更願意看到的。
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分析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父母的遠行導致了親子關係的不完善,影響了孩子人格道德的發展。沒有父母的教育,孩子們很容易從其他地方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一些不正常的行為和一些流行的東西在這個階段中很容易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留守兒童,營造“好學生”“優秀隊員”的濃厚氛圍,激勵留守兒童向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如朝著打籃球、講故事、讀書、畫畫等更好的方向發展,幫助農村貧困留守兒童等活動獲得自信的活動。我們還應該幫助那些留在農村的孩子,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解決兒童教育問題的關鍵是要用愛心培育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和學校的溫暖。
留守兒童去“污名化”
對於政府和媒體,要加大宣傳留守兒童的正面新聞,為留守兒童樹立榜樣,也讓社會各界全面的了解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及時的關心和幫助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感覺到來自全社會的溫暖和關愛。千萬不要捕風捉影,為了銷量和利益片面的宣揚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
對於學校而言,是留守兒童接觸最多的場所,所以學校不僅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溫馨和諧互幫互助的校園環境,還要積極與老師配合開展各項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參與,讓他們發現併發揮自己的優點,積極陽光對自己充滿自信,從生活到學習再到人格的養成,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容忽視的。
對於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角色和情感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創傷是難彌補的,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爸爸媽媽在身邊。多數留守兒童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很少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性格、品行的發展,我們要明白,一個心理健康,積極樂觀的孩子,才會更懂事,更自主的學習。
增強與留守家庭的聯繫
兒童是連接家庭和學校的橋梁,在留守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學校每一個部分都不能夠缺失,儘管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親情缺失的結果很難去彌補,但是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智慧網路技術,加強家庭教育職能。除了留守兒童和父母的聯繫之外,還要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繫。
家訪
教師就是聯繫留守兒童和家庭的橋梁。傳統的家校聯繫方式主要是“家訪”,對於留守兒童家庭而言,這種樸實的聯繫方式仍然具有實際意義,教師可以抽空去拜訪留守兒童的家庭,切身體會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與留守兒童的直接監護人面對面的溝通,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網上家長會
教師除了與留守兒童的直接監護人取得聯繫之外,也要與留守兒童的外出父母取得聯繫及時溝通和反饋,幫助外出父母在了解自己孩子近況增進親子間感情的同時,提出下一步的教育策略和方式。
記錄留守兒童學校的相關資訊:如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電話、留守兒童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等並及時反饋給家長,方便家長與學校老師的聯繫。
多年來,隨著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調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日益完善,教育部門和學校也加大了度留守兒童的關愛,社會人士對留守兒童更是關愛有加,到現在,留守兒童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關心,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留守兒童解決了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關愛與呵護,為他們的快樂成長營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大環境。
然而,還有一些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的問題得不到實質性的解決,仍然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和幫助,筆者希望政府、社會、學校、社會群體能夠更真實的了解留守兒童,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為留守兒童的更好發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