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平凡的夜晚,陪讀媽媽姜芝美在做手工,女兒在做功課。
近年來,城鄉一體化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由於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以及農村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在甘肅省一些地區出現了許多農村媽媽陪孩子到城市讀書的現象。她們成了城市中的特殊群體。
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現在的社會沒文化到哪都不行,為了孩子,我只能選擇陪孩子讀書!”姜芝美是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某鄉一位陪讀媽媽,她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她是重慶人,早年在外地打工時她和丈夫相識相戀,後來定居到了莊浪。她有兩個孩子,大兒子目前在外地讀大學,小女兒在縣城讀高一。丈夫在外地煤礦工作,家裏有年逾七旬的公婆。姜芝美的家距離縣城大概有50里路,坐車需要約半個小時。
姜芝美的兒子小學三年級轉到縣城讀書,從那時起她就開始陪讀,兒子上大學後,她又陪女兒讀書,其陪讀生涯至今已有10多年了。“我們隔壁村有所小學,但條件不好,冬天採暖差,每天孩子放學回來手凍得通紅,教學品質肯定不能和城市相比,轉到縣城就是為了孩子能有個好的讀書環境。”姜芝美告訴記者。
姜芝美中專學歷,學過財務專業,她也曾想找一份像樣的工作,但農村的家、老人還需照料,更要陪孩子讀書,她沒有更多選擇。“我的經歷聽起來有點離譜,但我真的沒辦法,為了家和孩子我只能犧牲自己!”姜芝美對記者説。
與姜芝美不同,陪讀媽媽宋春英家離縣城較近,村裏沒學校,孩子選擇到縣城讀書。宋春英也有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一、一個上小學。丈夫是建築工人,公婆年紀不大,可以照料家裏,宋春英能安心在縣城陪孩子讀書。“我沒念過多少書,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通過讀書能有個比我們更好的前途。”宋春英説。
馮荷花選擇陪讀還有另一個原因,丈夫的哥哥是通過讀書走出農村的,目前大哥一家生活在城市。馮荷花也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更好的選擇機會。她毫不猶豫選擇了送孩子到縣城讀書。“我們想讓孩子看到城市和農村的差距。作為父母,我們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他們,他們讀書成功了,我們也盡到自己的責任了!”陪讀媽媽馮荷花對記者説。
在縣城的家
“剛來那陣挺難的,出租屋裏啥也沒有,老公又不在身邊,沒認識人,孩子生病只能靠自己,感覺很淒涼!”回憶起開始陪讀的那些日子,宋春英仍覺得有些心酸。
那是一間不大的出租屋,一年租金4000元,但這個價格對那時的宋春英一家已不算低。縣城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生活不習慣,加上經濟上的壓力,讓來自農村的宋春英很不適應。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在縣城租房陪讀,這樣的日子宋春英整整堅持了六年。幾年前,宋春英在和其他家長閒聊中得知,幼兒園旁有一家漁具公司招人,宋春英主動到府求職。就這樣,她在縣城有了工作。
宋春英白天上班,到了晚上,孩子做作業,宋春英就在燈下幹活(公司的活兒可以拿回家做)。陪讀六年後,在她和丈夫的打拼下,他們在縣城按揭購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去年,一家人正式入住新家,從此宋春英在縣城有了自己的家。“現在每天上班,孩子還要補課,有事才回老家,大部分時間都在城裏!”宋春英説。
為了孩子讀書,馮荷花起初在縣城租了幾年房子,幾年後她和丈夫也在縣城買了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目的就是為了陪孩子讀書。
馮荷花老家經營著10余畝蘋果園,正常的年份一家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果園主要由丈夫在家打理。平時馮荷花在縣城陪孩子,每到週末,馮荷花就帶著孩子趕回老家,幫家裏幹活。家裏忙的時候,婆婆也會到縣城來替她一陣。陪孩子在縣城讀書六年,馮荷花還是不適應城市的生活,她覺得城市的生活節奏快,她依然喜歡農村的老家。
“農村環境好,空氣好,房子也都是新修的,在這裡主要是為了陪孩子,我覺得還是農村好!”馮荷花説。
姜芝美沒在縣城買房子,主要因為家裏開銷多,經濟條件所限,目前她和女兒仍租住在縣城一所約2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這是一棟縣城裏居民自建的兩層樓房,冬天採暖還得生爐子。雖然條件一般,但姜芝美並沒有怨言。
相對於生活的壓力和辛勞,對姜芝美和丈夫來説,孩子是他們最大的希望和盼頭。
“丈夫、公婆對我很好,孩子也聽話,我們這個家的生活很溫馨!”每當週末回到農村的老家,姜芝美總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
需關注陪讀媽媽的就業問題
不久前,莊浪縣婦聯就城市陪讀媽媽這一群體做了一次線上調查,收回有效問卷816份,調查分析報告顯示:70.22%的陪讀媽媽認為陪讀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升學壓力較大;77.57%的陪讀媽媽是租房陪讀,58.46%的陪讀媽媽選擇全職陪讀,7.84%的陪讀媽媽在當地找了兼職,36.76%的陪讀媽媽認為應關注困難家庭幫扶救助,52.33%的陪讀媽媽在陪讀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工作壓力;72.55%的陪讀媽媽對親子教育活動感興趣,31.5%的陪讀媽媽對職業規劃感興趣。
“大多數陪讀媽媽是放棄工作機會,全程陪讀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且文化程度較低。陪讀媽媽們認為陪讀對孩子的積極影響大於消極影響,陪讀生活對與社會接軌度有一定影響。陪讀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問題是子女教育問題、工作壓力問題以及人際交往問題,她們對親子教育活動、人際交往活動以及興趣培養活動感興趣……”這是莊浪縣婦聯關於陪讀媽媽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部分結論。
湖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齊薇薇關於陪讀問題的研究顯示,近十年來,年輕婦女返鄉陪讀成為中西部農村的普遍現象,母親陪讀現象的興起,本質上是因為縣域教育供給與農民家庭教育預期、家庭分工、教育能力不匹配,農民家庭被迫做出家庭分工調整的結果。對於農民家庭而言,母親陪讀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本,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減少了家庭收入來源。對於社會來説,陪讀將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束縛在家庭,加劇了社會教育焦慮和教育競爭。
“應該正視陪讀媽媽現象,農村婦女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願意投資和付出精力陪讀,從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本身是一大進步;當然不可否認陪讀後造成的一些問題,比如家庭穩定問題、經濟問題、陪讀效率的問題等等,這是我們目前正在關注的!”採訪中,甘肅渭源縣婦聯副主席曹彥華説。
曹彥華正在寫一篇關於引導陪讀媽媽就業的文章。她認為,目前最需關注的是陪讀媽媽就業問題,這既能緩解陪讀家庭的經濟壓力,也能解決一些陪讀媽媽沒事幹的問題,避免對家庭産生負面影響。曹彥華告訴記者,縣婦聯正和相關企業聯繫,開展引導陪讀媽媽務工就業的相關工作。
據甘肅漳縣婦聯統計,在約3000名陪讀媽媽中,有1800名在縣城陪讀,約1200名分佈在各鄉鎮陪讀。在縣婦聯的幫助下,有約600名陪讀媽媽在就業幫扶車間實現了就業。
在甘肅省張掖市陪讀媽媽現象較集中的山丹縣,縣婦聯切實做好陪讀媽媽三大服務工作,一是組織育嬰、家政、養老等技能培訓。二是瞅準用工荒的時機為陪讀媽媽提供精準的就業資訊。三是針對陪讀媽媽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各類育兒課堂,至目前開展宣講16場次,700余名陪讀媽媽參與聆聽。
莊浪縣婦聯除了制定並下發《莊浪縣婦聯陪讀媽媽關愛服務活動實施方案》,還積極與用工企業對接,採取“産業鏈+巾幗鄉村就業工廠+陪讀媽媽”的模式,實現産業鏈與陪讀媽媽同推進、共發展,幫助陪讀媽媽在縣城站穩腳跟。
“我是通過村婦聯的工作群得到資訊,找到現在這份工作的,我非常喜歡這個工作,能照顧孩子,還能賺錢補貼家用。”目前在莊浪縣宮燈生産基地上班的姜芝美告訴記者,相較于其他人,她更加看重和珍惜這份工作。“有了這份收入,手頭寬裕了。讓我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姜芝美説。
“從長遠看,更需要各級教育管理等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從根本上解決陪讀媽媽這個群體的問題,比如想方設法盡最大努力解決中學學生的住校條件,以解決家長的陪讀之憂。要設法均衡教育資源分配,使縣、鄉中學同步發展,從而實現教育均衡。作為一個社會現象,關心陪讀媽媽,緩解這個群體存在的問題是社會應該重視的,我們不應該讓陪讀媽媽一直在路上。”西北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李育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者:袁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