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9月26日訊 他是70後,32歲破格晉陞為教授,曾牽頭起草了農業部《全國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五年規劃”》、科技部《農業與農村資訊化十二五專項規劃》《國家農村資訊化示範省建設框架》、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發展指南》。創建了國際資訊處理聯合會農業資訊處理分會,創辦了我國第一本農業資訊化國際雜誌《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自2007年開始每年牽頭組織編輯《中國農村資訊化發展報告》。擁有國家發明專利21項,出版專著5部,研發的4類16個系列的農業物聯網産品在江蘇、浙江、山東、北京等16個省市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就是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農業資訊化專家李道亮教授。
李道亮,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從東營市墾利縣考大學到山東農業大學,94年從山東農業大學考研究生考到中國農業大學,之後一直在中國農業大學讀完碩士、博士。畢業之後他選擇了留校,一直從事精細農業系統、人工智慧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2001年9月晉陞副教授,2003年10月破格晉陞教授,那年他32歲,之後一直投身於農業現代化建設中。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道亮:我實際上大學學的是農機,碩士搞到電腦,博士偏向宏觀系統,最後工作之後一直從事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研究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研究感測器,就是農業的感測器,水、水質、土壤、空氣、各種參數的感測器的研製,第二塊做控制模型,就比如説我們做水産比較多,溶解氧的檢測和控制,什麼時候開增氧機,開多長時間能保證池塘裏的魚在最佳的生活狀態下,這就是控制,然後被溫室裏面的什麼遮陽、什麼時候濕簾、什麼時候風機、什麼時候卷簾,怎麼能夠最優,能使這個植物或者作物,果樹、蔬菜,魚長的最好,是搞這方面的優化控制,所以現在有個比較時髦的詞,物聯網。
在李教授看來,就是讓物體富裕思想,並通過整體的優惠,全方位優化設計,以求達到生産環境的最佳狀態,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産出最大化、能耗最低以及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最小。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道亮:如果通俗的話就是説農業的自動化,核心思想就是想怎麼利用裝備來代替勞動力,因為我農村出來的,當初覺得農村最苦最累的就是幹活,怎麼能用機器用裝備來代替人幹活,並且那個效率還很高,這就是我們研究的目標要實現的目標。
李教授帶領的團隊目前在農業物聯網行業應用所涉及的領域很多,有種植、畜牧、漁業、農機等多個方面,李教授深感中國現代農業加速轉型的歷史時期賦予了自己特殊的使命,能夠為實現農業物聯網技術産業化的“中國夢”而奮鬥,不枉此生,不負這個時代,是他最大的心願。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道亮:六個科研級獎項,大致上我們做過先進的感測器,就是水産的感測器,我們做過各種模型,就是控制模型,還做過一系列的平臺,比如説豬場、雞場、魚場和溫室的自動控制的平臺,還在山東還專門做了山東省綜合資訊服務平臺,你在來之前我正在寫報獎的材料正準備報今年的山東省的科技進步獎,因為我們當時是國家第一個農村農業資訊化示範省我是首席科學家,我們設計了一個面向農民提供24小時生産、經營、管理、服務的一個平臺,當然我們還有些裝備。當時獲獎的,比如我們獲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這個獎實際墾利也是老家,墾利的第一批的投餌機、增氧機、攜帶型水質測試設備,那都是我引進墾利的,應該是大約在2000年,2000年之前墾利還不怎麼用這設備,感覺效果還是不錯的,原來都是用人,沒有增氧,基本上都是用撒。
從墾利走出來已經近30年的時間,對家鄉農業方面的發展李道亮一直放的心上。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道亮:特別是坐公共汽車回墾利有時候是坐飛機回,坐公共汽車回去,偶爾開車回去的時候,順著高速公路往兩邊一看,真的有一種我是墾利的農民的兒子,希望咱們墾利變的越來越美好,怎麼能夠讓農民過上比較舒適比較上檔次的生活,因為我對歐洲的農場主的生活是很了解的,經常去農場主家裏去做客,有時候在想我們的農民,什麼時候能跟歐洲的農民一樣,這也是我這個農業大學教授,應該要做的,能盡一點微薄之力的,也就是我為什麼要置身於用裝備代替勞力,用自動化、機械化、裝備化來改變過去,農業生産的方式,經營的方式,然後從傳統的農業變成現代的農業。
置身於農業科研的最高學府,身披農業資訊化專家等諸多光環,李道亮的成功一直感謝兩個人。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道亮:我覺得我母親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因為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一睜眼,我母親在坊棉花呢,農村的那種點著油燈,很晚了還不睡,然後一早又起來,我上高中的時候我母親因為我是家最小的,我母親生我的時候40歲了,我想我上高中她應該接近60了,趕著一幫羊到地裏去,風餐露宿,所以我從這種吃苦的精神,我父母一個字都不認識,我覺得像我們上學很不容易,不管是我從中學到大學包括到現在都算單位或者在學校都算最勤奮的,因為覺得父母的吃苦耐勞的精神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説第一個的我覺得是我父母,我父親多病,我母親承擔了整個家裏的事務,我覺得對我影響非常大。
如果説我的導師,我的導師付老師有系統的思想和國際的視野,我覺得這方面也是對我有影響,我們付老師創造了我們中國農大的第一個國際學院,然後引領我進入了國際的專家團,我覺得沒有他搭的橋,肯定也沒有我的今天,然後我的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不是一個,我的碩士導師是一個老先生,嚴謹、非常的嚴謹,我覺得這個對我後來做事非常有影響,所以老師父母我覺得都是對我挺有影響的。
最後,李教授認為,未來十年,中國農業會實現彎道超車,到2050年智慧農業將完全進入成熟期。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李道亮:我覺得我很幸運,我經歷了中國最傳統的農業,我小孩的時候真的是,家裏兩頭牛一頭驢,所有的農活都是人力和畜力,就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然後我最近這些年,差不多從2000年到現在,中國正在經歷機械化,我看了看咱們墾利的機械化水準也基本上上來了,下一步是資訊化,我自己預測中國需要在過30年左右才能趕上歐洲,它現在的勞動生産力、技術各方面,所以我覺得再過30年我還能見證,所以我正好見證了中國這種傳統的農業到現代的農業,並且自己還深入實踐,然後推動至少作為其中的一隻力量,我們也是中國農大,中國農大在中國的農業大學裏面我覺得是排頭兵和領頭羊的作用,我又是中國農大這個學院的充實這個學科的帶頭人,如果我不能做點工作,那我有點對不起中國農大的身份和地位,所以一回家我真的想給家鄉做點貢獻。(劉憲亮)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