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4月20日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蛟龍鎮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任務。但是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産品供求結構錯位。從大宗農産品看,突出的是大豆缺、玉米多。玉米近幾年卻出現庫存積壓、價格走低,許多地方庫存爆滿,存不下、銷不動,成為當前農業供給側矛盾的突出表現。從品質結構看,農産品大路貨多、優質高端品牌缺,雖然當前農産品市場總體平淡,但優質品牌的銷路好、價格高。
二是生産成本過高。我國農業生産成本持續攀升,近些年是人工費用和土地租金的上升。2006年以來我國糧棉油生産成本年均增長10%以上,導致我國農業原有的低生産成本優勢發生逆轉,大宗農産品生産成本比許多主産國高出一大截
三是資源透支利用。我國土地超墾過牧、地下水超採、土地重金屬污染、水土流失加劇、面源污染嚴重,化肥利用率、農藥利用率低。
為切實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阻礙改革發展的困難,蛟龍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優化産品結構,拓寬銷售渠道。要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增加銷路好、效益高的農産品生産,調減滯銷品種生産。當前突出的是適度調減玉米等供過於求的農産品生産,推進糧改豆、糧改飼,適度控制玉米生産,促進供求平衡。
二是降低生産成本,形成比較優勢。首先,減少不必要投入降成本,針對過去一味追求高産、過多追加要素投入、超過合理邊界的這部分,通過控肥減藥等措施,減少這部分邊際不經濟的投入,發展清潔型生産、節約型農業。其次,擴大經營規模降成本,通過擴大經營規模、服務規模,把生産經營成本攤薄,實現節本增效。第三,推進要素替代降成本,對可替代的資源要素,通過使用低成本要素替代高成本要素,實現節本增效。
三是優化業態結構,開展地力保護。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拉動農業産加銷全産業鏈條,推進一體化經營,整合産業鏈、共用價值鏈,以工補農、以商補農、以遊補農,發展壯大新業態、新産業。要抓住電子商務引發行銷革命,推動農産品生産、流通、消費的全方位變革,讓各地農産品搭上電子商務的“無形之網”,實現賣全國、銷全球。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將功能相近的農業生産補貼合併同類項,把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從中拿出20%以上建立農業貸款擔保體系,重點向新型農業主體聚焦,支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先進生産方式。
四是優化經營體系結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素質和規模結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供給的品質效率,也是影響農業成本的重要因素。優化經營體系結構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在穩定完善農戶家庭經營基本格局基礎上,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準。既要發展土地流轉型的規模經營,又要發展服務引領型的規模經營,形成多元複合、功能互補、配套協作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格局。(通訊員 李守芹)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