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12月26日訊(楊迪)2014年,山東省科技廳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海洋強省建設的有關部署,經過廣泛徵求意見,決定率先啟動實施“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為我國建立全球性海洋立體觀測網提供科技支撐。如今,“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已經實現了三個國際第一。
據山東省科技廳巡視員徐茂波介紹,“透明海洋”是一項綜合性科學工程,主要目的是在目標海區開展綜合立體觀測,獲取海洋環境綜合資訊,建立預測系統,掌握海洋環境變化,從而不斷提高在海洋環境與氣候預報、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底資源探測、海洋水下監測以及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科學認識水準和持續利用能力,為海洋強國戰略提供科技支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環境保障,促進海洋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多方幾年共同努力,“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主要是:
(一)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成功研製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測觀測浮標(Argo),使我國具備了對全球海洋4000米持續觀測能力,填補了國內剖面迴圈探測技術方面的空白。成功研製了4000米海深電磁採集站,完成海底大地電磁數據採集試驗,填補了我國在深海電測探測方面的空白,使我國成為美、德、日之後第四個有能力在水深超過3000米上海域進行海上電磁場測量和研究的國家。
(二)實現了三個國際第一。成功完成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區域海洋潛標觀測網—南海潛標觀測網的維護及擴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蘊含豐富多尺度動力過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蓋及完整監測。構建了國際上第一個馬利亞納海溝長期連續海洋科學綜合觀測網,為我國深海研究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發佈了我國首個西太平洋深海潛標數據系統,實現深海數據資訊的開放共用,創造了國內外有明確文獻記錄的實時獲取深海數據最長工作時間,標誌著我國深海探測和科學研究能力穩步提升。
(三)打破了兩項國外技術壟斷。自主研發的7000米級“白龍”浮標成功布放于中印度洋海盆,實現數據上傳全球電信系統(GTS)全球實時共用,打破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率先建立了全球高解析度海浪—潮流—環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環境預報和海洋動力過程研究對歐美發達國家的依賴,為提高海洋環境預報保障以及氣候系統的預測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四)加速了觀測裝備國産化。開展了面向海洋中尺度渦國內最大規模的海洋智慧裝備立體組網觀測,所用設備均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海洋裝備,集中展示了我國自主研發高端海洋觀測裝備的海洋多學科立體綜合組網觀測水準,是“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和體系建設成果的體現,標誌著我國在深遠海觀測技術發展及深海組網觀測研究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
(五)取得了重大理論突破。在小尺度混合與能量傳遞、中尺度渦、大洋西邊界流、全球變暖減緩特徵及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引領性的研究成果,連續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科學》系列頂級學術期刊發表文章,顯著提升了我國在海洋研究、海洋活動、海洋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