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 正文

即墨六百年“石磨坑”要變歷史遺跡,鑿痕景象壯觀!

稿源時間:2016-07-08 15:53:09  文章來源:http://news.sdchina.com/show/3841447.html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gaojing
【摘要】即墨六百年“石磨坑”要變歷史遺跡,鑿痕景象壯觀!,即墨環秀街道前南莊村建村已經600多年,從建村伊始,村民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料製作石磨並銷往外地,漸漸成了遠近聞名的“石磨村”,而村民開採石磨留下的巨大石磨坑也保留至今。如今,當地保護傳統文化,正將石磨坑打造成歷史遺跡景點。

即墨六百年“石磨坑”要變歷史遺跡,鑿痕景象壯觀!

   即墨環秀街道前南莊村建村已經600多年,從建村伊始,村民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料製作石磨並銷往外地,漸漸成了遠近聞名的“石磨村”,而村民開採石磨留下的巨大石磨坑也保留至今。如今,當地保護傳統文化,正將石磨坑打造成歷史遺跡景點。

  鑿痕清晰令人讚嘆

  即墨環秀街道前南莊村南依即墨歷史文化名山馴虎山,據記載,村莊在明代建村,距今已經600多年。如今村中現存的歷史遺跡中,尤以村南馴虎山腳下的數百年前古人開山鑿石製作石磨留下的開採坑蔚為壯觀。7日,記者來到前南莊村石磨開採坑遺址,看到在石壁上開採石磨留下的一道道痕跡非常清晰,弧形的鑿痕層層疊疊從上而下整齊排布,令人讚嘆。

  “這些石磨坑最深處能有十幾米,都是古人開採石磨留下的歷史印記。”今年70歲的前南莊村村民盛顯成説,他從小就聽祖輩的老人説起,古時前南莊村村民主要以農耕為主。在建村伊始,村民將耕種收穫的穀物磨成粉狀以食用,而當地盛産的石料密度低、硬度小、不易産生裂縫,非常適合製作石磨,所以古人們就地取材到山上開鑿石磨。後來,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同時,村民為了貼補家用,就將石磨銷往周邊地區,村莊製作石磨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社會發展,工業機器逐漸取代人力推磨,當地村民才停止了石磨製作。

  “石磨村”遠近聞名

  置身石磨坑底部,坑壁上幾百年來留下的鑿痕,仿佛在訴説著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那個時候全是用人工開鑿,鑿下磨盤後再用繩子從坑底拉上來。”盛顯成説,在他十幾歲時,看見年長的村民開鑿石磨,先在石面上勾畫出磨盤的形狀,然後用鐵鑿沿著畫痕鑿開一圈20多釐米的鑿溝,然後在鑿溝四週開鑿出3到4個斜口,順著鑿好的斜口插入粗鐵棍,然後用力將磨盤撬起與山體脫離。磨盤鑿下來之後,村民將十幾米長的梯子放入坑底,將磨盤捆綁好,肩扛人拉齊心協力將磨盤運上來。

   

   

   磨盤運到坑上,還需要在磨盤上鑿出磨齒、磨眼。“鑿齒技術非常關鍵,要求上下兩扇磨盤嚴絲合縫。”盛顯成説,石磨分為上下兩扇,兩扇相合以後,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繞軸轉動。兩扇相對的一面留有一個空膛,叫磨膛,磨膛的外周製成一起一伏的磨齒。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時候,穀物通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佈在磨膛四週,被磨成粉末,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過篩去麩皮就得到了石磨麵粉。

  “製作一盤石磨兩個人相互協作,差不多需要一天時間。”盛顯成説,石磨製作好後就推到集市上以及周邊的萊陽、萊西、海陽等地出售或換成糧食,前南莊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石磨村”,一時間名聲大噪,吸引商販慕名前來採購石磨。如今令村民嘆息的是,隨著石磨被機械取代,石磨的製作工藝也幾乎失傳,村裏現在幾乎沒有人會這門手藝了。

  推磨曾是幸福的事

  如今在前南莊村裏還保存著幾盤遺留下來的石磨。“那幾盤石磨已經好幾十年沒使用了,現在都已經遺棄了。”盛顯成説,在他十多歲的時候,一年到頭吃麵粉的次數屈指可數,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麵粉做成的饅頭,而每當父母讓他磨面時,也是他最幸福的一件事。“50斤小麥差不多能磨37斤麵粉。”盛顯成回憶説,他一個人一天時間才能將50斤小麥磨成麵粉,因為磨成的麵粉夾雜著麩皮,做成的饅頭因此略顯黑色,即使這種夾雜麩皮的饅頭,他也不捨得大口嚼咽。而如今隨著生活水準提高,村裏的石磨也成為時代變遷的見證。

  除了石磨外,在前南莊村至今還保存著十幾處用石頭建造的上百年的老房子,外來人初入村中,多會被用石塊壘砌的墻壁、石頭鋪就的小路所吸引。“這些老房子的建築原材料大部分是山上的石料。”村民們説,前南莊村的古宅主要分佈在村莊北部,雖然幾經修葺,但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古樸厚重。據了解,前南莊村作為今年即墨市30個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之一,村莊除了保護十幾處上百年的老房子外,也正將石磨坑打造成一處歷史遺跡景點,讓人們世代留住鄉愁。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