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六大報告,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十六大通過的新黨章也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規定。這是我們黨在全國代表大會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確地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出部署,並將它與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一起,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大基本目標。我們要認真研究和積極落實十六大的這一戰略部署,以進一步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堅持從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方面全面推進,使這三個方面的建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這表明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我們黨在全國執政和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後,一直在努力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到黨的十三大,正式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明確規定,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決策,為生産力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十五大又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綱領。我們黨在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積極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來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實踐證明,我們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的協調發展來加以安排,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黨在理論上提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強調要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已經有20多年了,而明確提出政治文明建設則是近幾年的事。江澤民同志首先提出這一科學概念。在2001年1月10日與出席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的同志座談時,他指出:“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在今年“五三一”重要講話中,他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今年7月16日,江澤民同志在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講話中又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進程,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設的進程。”在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發展的三大基本目標,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更加走向成熟和完善。

    所謂文明,在廣義上講,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成果和財富的總和。文明的內涵是非常豐富和複雜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經歷蒙昧時代、野蠻時代以後,進入了文明時代。但在原始社會解體到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社會制度誕生以前的漫長歲月中,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都一直存在著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文明的發展走著曲折起伏的道路,依然充滿著文明與野蠻、進步與倒退的鬥爭。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總體上講,是經濟、政治、文化形態的有機結合、互相作用的統一體。與之相適應,人類文明也是一個有機系統,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人類在經濟領域中創造的財富,主要表現為社會物質生産和經濟生活的進步即物質文明;在政治領域中創造的財富,主要表現為社會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進步即政治文明;在文化領域中創造的財富,主要表現為社會精神産品和精神生活的進步即精神文明。在社會生活中,這三個方面存在著交織、滲透和轉化的情形。社會在發展,各種文明也在不斷發展,從低級走向高級。人們在衡量社會進步的水準時,常常把這三個方面所創造的文明成果作為一種標誌。

    馬克思主義在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上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在於,它撥開層層迷霧,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深刻地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在矛盾的鬥爭和解決中得到實現的。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産關係和生産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生産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一定的生産力總是同一定的生産關係結合在一起的。生産關係的總和構成了經濟基礎。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包括政治和意識形態在內的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併為它服務。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在階級社會中,這種矛盾又集中表現為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當一種政治上層建築成為嚴重束縛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發展的桎梏時,推翻舊政治上層建築的政治革命則是新社會的催生婆。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其典型形態來看,已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樣幾種社會形態。隨著社會生産力高度發展和社會全面而巨大的進步,人類社會必將經過社會主義社會而進入共産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基本原理,科學地闡明瞭經濟、政治、文化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和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共産黨人團結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在今天,則為我們黨和我國人民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瞭正確的途徑。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自覺地創造歷史的過程。努力掌握和自覺運用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客觀規律,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我們黨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指導思想,正是因為這個理論和這個重要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我們找到了在中國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使我們黨制定的路線、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有了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我們經過艱辛探索,才認識到中國社會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産主義。這個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需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艱苦奮鬥。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取得成功,歸根到底取決於生産力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建設的不斷進步,而這種發展和進步,離不開政治文明提供的政治動力和政治保障,離不開精神文明提供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實現現代化的過程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在內的社會不斷全面進步的過程。深刻認識這一點,對於我們自覺地把握和運用客觀規律來加快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牢牢把握這一點,我們就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就能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地推進我國的現代化事業。明確這一點,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直至每一個立志獻身於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人,就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所處的歷史地位和所肩負的歷史責任,更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和聰明才智。

    近2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從總體上來説,正是在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全國人民自覺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豐碩成果。十六大報告總結的10條基本經驗,提出的推進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任務和政策措施,既是20多年來我們大力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偉大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我們繼續全面推進這一偉大實踐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和努力完成的任務。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偉大目標一個必經的發展階段。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目標,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深刻含義。在政治方面,就是要使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在研究和加強政治文明建設的時候,我們要正確地判斷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既要看到它的發展會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準的制約和影響,又要看到它會反作用於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符合社會前進要求的政治文明,不僅可以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而且會影響以至決定它們的發展方向和進程。這就是説,在整個文明系統中,政治文明起著規範和保證的作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政治目標,不僅是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各項奮鬥目標提供重要保證的需要,也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順利發展提供保證的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優勢和特點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本質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社會主義民主代替資本主義民主,標誌著政治文明在人類歷史上的飛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為絕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的政治文明,同歷史上任何剝削階級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的政治文明相比較,有著本質的區別,具有無比的優越性和鮮明的特徵。

    我國人民曾經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普遍懂得這樣的道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從根本上否定了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人民上升為統治階級,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我國以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特徵的政治文明,具有極大的活力和優越性,展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光明的發展前景。

    我國人民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鞏固和發展,必須適應本國生産力發展的要求,也必須同本國的歷史、民族特點和文化傳統相適應。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本質是相同的,但實現和發展的具體形式需要適合本國國情,必然豐富多彩。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歷經磨煉而愈加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這些制度是適合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制度。我們要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而這兩種改革有著各自不同的內容和程度。經濟體制改革是要實現由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治體制改革則不是要用另一種政治體制來取代社會主義政治體制,而是要通過改革使之更好地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牢牢把握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點。十五大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治理國家的經驗,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任務。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這就使我們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的本質特徵和基本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為我們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指明瞭基本途徑。

    (一)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具有決定意義的特點。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我們黨的領導和執政,歸根到底,是因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不謀求自己的私利,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建立人民政權,就是要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我國是一個有近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利益的廣泛性和實現人民利益的複雜性艱巨性,必然要求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堅強的政治核心,來領導人民掌握好國家權力,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把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來,順利地建設好自己的國家。不懂得黨的領導的重要性,就不懂得社會主義民主的真諦,就不能把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方向,就無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我們黨處於執政地位,是全社會的表率。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與黨的領導制度和執政方式緊密聯繫。發展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我們要以發展黨內民主為先導,帶動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

    (二)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點。我們黨歷來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十六大報告也指出:“共産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援人民當家作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始終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立足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從根本上説都要致力於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沒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由人民自己來依法管理國家大事,人民的各種權利就沒有制度保障,各種義務也無法履行,現代化建設就無法順利進行。發揚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人民的意願一步步得到實現,順利地推進了現代化建設事業;我們堅持和完善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加強了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階層的團結,組織和支援他們參政議政,為現代化建設積極貢獻力量;我們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全國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在平等、團結、互助的基礎上為實現共同繁榮進步而奮鬥。我們廢除了領導職務終身制,進行了黨政機構改革,實行了縣、鄉兩級人民代表的直接選舉,積極擴大城鄉基層直接民主,推進村民自治,發展社區民主,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全國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廣泛權利。完全可以説,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沒有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就沒有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就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沒有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愈向前發展,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民主也愈向前發展。我們要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使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不斷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推向前進。

    (三)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又一個顯著特點。我們要把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沿著正確的道路開拓前進,需要依靠黨的理論和路線的指引,也需要依靠法律的保障。發揚民主必須同加強法制有機結合起來。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任務。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規律的認識的深化。實行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保障。在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偉大而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國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民事和商事活動,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國民經濟的管理和宏觀調控,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障及社會福利的調整,違法犯罪的處罰等等,只有由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在憲法和法律上作出規定,並使這些規定成為全國人民為實現現代化而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才能形成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各個單位的工作協調一致地向前發展。沒有社會主義法製作為保障,全國就不能形成安定團結的局面,就不能有序地推進各方面的建設。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依法治國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黨莊嚴地宣告: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執行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的規範內活動。必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嚴格依法辦事。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準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的貫徹實施,也就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貫徹實施。遵守法律,就是服從黨的領導,就是服從全國人民的意志,就是維護人民的利益。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模範遵守法律,各級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增強法制觀念,樹立依法執政意識,自覺地做到執政為民,當好人民的公僕。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著重加強制度建設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關鍵在於制度建設。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才能保證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和興旺發達。

    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的民主,民主的發展總是同一定的經濟基礎、階級利益和社會歷史條件相聯繫的,民主制度的建設必須符合本國的國情。我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是一種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這種制度有利於廣泛集中民意民智,也有利於有效地進行正確決策和實現奮鬥目標。十六大報告對堅持和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在原則上也適用於國家機構。我們要不斷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之間,總體上是相適應的,但也有不相適應的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積極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在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要加強執法工作,使之與依法治國的要求相適應。政府管理職能要進一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監督機制要同反腐倡廉的要求相適應。要進一步促進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切實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各種民主權利。總之,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各方面的具體制度,使之成為鞏固和發展現代化建設成果的重要環節。

    加強我國的民主制度建設,要堅定不移地走適合我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得以健康發展、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證。各項改革措施,都要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有利於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也要注意研究和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只有在不斷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又合理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十六大報告對我國的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作出了具體部署,圍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個目標,強調重點需要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三)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四)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

     (五)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六)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七)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八)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九)維護社會穩定。

    這九個方面的建設和改革,可以説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的具體化,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著力點。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努力做好這九個方面的工作,完成十六大提出的任務。

    我們黨和我國人民對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和國家的前途充滿著勝利的信心。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的政治文明必將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準。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維澄)

    《人民日報》 2002年12月5日

    


民主監督: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具體體現
專家解讀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現代化全面發展重要標誌:創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意義 
把握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
16大專題網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