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意義 
熊雲

    江總書記在“531講話”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這是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規律,搞社會主義建設也必須遵守這條規律

    文明,一般認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狀態,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成果。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會。黨的十二大指出,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就是物質文明,它表現為人們物質生産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改造社會的成果是新的生産關係和新的社會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其主觀世界也得到改造,社會的精神生産和精神生活得到發展,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十二大報告對人們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果明確了文明屬性,對於改造社會的成果則沒有明確其文明屬性,只是説:“社會的改造,社會制度的進步,最終都將表現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 江澤民同志明確地指出民主法治屬於政治文明,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既有理論上的創新價值,又有實踐上的指導意義。

    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設施和政治法律行為等內容。政治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歷史。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不僅表現為勞動産品的剩餘和文字的産生,而且表現為階級或等級的分野以及國家的産生。古希臘留下的文明遺産,不僅包括一度發展的商品經濟、自由探索的精神、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和哲學思想,而且包括對個人自由和責任的強調、民主政體的理論和實踐。近代資産階級創造的文明成果異彩紛呈,既包括發達的市場經濟和資産階級民主、自由、人權的基本理念,還包括資産階級民主的政治體制、規範的政治運作程式以及完備的法制。 因此西方一些學者在研究人類文明時,也是把政治文明看做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例如,19世紀法國著名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基佐指出:“文明由兩大事實組成:人類社會的發展及人自身的發展,一方面是政治和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人內在的和道德的發展。” 湯因比也認為:“文明乃整體,它們的局部彼此相依為命,而且都發生牽製作用。在這個整體裏,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都保持著一種美好的平衡關係。” 馬克思在《關於現代國家的著作的計劃草稿》中,也將“政治文明”列為研究內容之一。 在當代國外現代化理論研究中,政治現代化(即政治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和熱門的研究領域。

    政治文明不僅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或影響著其他文明的發展進程。

    首先,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總是圍繞著一定的利益關係而展開的。為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本階級的需要,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往往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和實施政策法規等手段保障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向著有利於自己需要的方向發展。鄧小平同志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反覆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使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前進。

    其次,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必要的政治環境。無論是物質文明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需要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歷史上,凡是經濟發展、文化昌盛的時代,都是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代;反之,凡是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的時代,必定是經濟衰退、文化扭曲發展的時代。

    再次,政治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相互交叉,政治文明的進步也必然體現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因此,政治文明既是人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又是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條件。

    作為人類社會發展新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它的發展也必須遵循政治文明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規律。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從實踐來看,過去許多社會主義國家民主、法制屢遭破壞,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長期忽視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所以鄧小平同志説,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他關於“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的論斷正是對社會主義運動歷史深刻反思的産物。我們今天搞社會主義建設一定不能忘記歷史的深刻教訓。

     二、社會主義存在的價值不但在於創造高於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而且在於創造高於資本主義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明是一個歷史範疇。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經歷了不同的文明發展階段。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從生産力的發展角度把人類社會進步狀態概括為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依次對應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幾個形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主義創造了空前發達的文明。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在《共産黨宣言》中指出:“資産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産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自《共産黨宣言》發表以來150多年間,世界範圍內發生了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創造的生産力又大大超過了以往一切時代。資本主義不但創造了空前發達的物質文明,而且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資産階級民主制度,如議會制度、選舉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政黨制度、監督制度、新聞制度等,公民權利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切實的保障。它把人從各種人身依附關係中解放出來,恢復了人的獨立與自由,人們終於能夠在政治上平等地享有政治權力,儘管社會的不平等依然存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所有這些,都是以往一切時代所不能比擬的。資本主義文明顯示了超越過去各種文明的優越性。

    但是,資本主義文明又有其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從物質文明的角度看,它一方面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也創造了大量的貧困人口。這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必然産物。在當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資本主義貧富分化的現象也擴展到世界各地,南北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它創造了完備精巧的各種政治制度,公民的權利得到更多更切實的保障,

    但本質上仍然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仍然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民主最終體現為少數有錢人的民主、資産階級的民主。從精神文明的角度看,由於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特點,利己的、個人至上的個人主義被大大張揚,“個人的生存是最終目的;活動、勞動、內容等等都不過是手段而已。” 結果資産階級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觀大打折扣,不可能完全得到實現,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説,自由不過是封閉在自身的屋子裏的那種個人自由,平等也只限于法律規定上的平等,至於博愛,在強大的個人主義和難以克服的現實不平等面前,顯得無能為力。

    因此,資本主義文明同以往的一切文明一樣,只是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決不像某些資産階級學者所吹捧的那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頂點。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引用摩爾根的話,揭示了更高階段文明的主要特徵,即“管理上的民主,社會中的博愛,權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將揭開社會的下一個更高的階段,經驗、理智和科學正在不斷向這個階段努力。這將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 這個更高的階段,就是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

    社會主義作為取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更高階段的文明,只有在繼承和發揚資本主義優秀文明成果的同時,避免它的種種局限,創造出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所需要的新的文明成果,才能有自己存在的根據,即在物質文明方面,不但要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産力和物質生活水準,而且要避免資本主義的貧富分化,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在政治文明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備的社會主義政治法律制度,真正實現廣大人民當家作主,以多數人的統治代替資本主義制度下少數人的統治;在精神文明方面,不但要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生活水準,而且要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精神道德境界,讓自由、平等、博愛得到切實體現。社會主義由於消滅了私有制,也就消滅了資本主義社會種種弊端和罪惡産生的根源,為新的更高形態的文明的創建提供了前提。

    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已經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務,現在又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任務,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特徵、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必將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産生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社會主義的現實表明,政治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必須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進步。它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第一次否定了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否定了少數人對多數人統治關係,否定了社會不平等的價值主導,以一種嶄新的社會形態出現在人類歷史的舞臺上,展示了包括政治文明在內的人類文明發展的美好前景。

    但是,由於社會主義主要産生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歷史起點低,而且缺乏成功的經驗可循,許多國家又長期忽視政治文明建設等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成就比較有限,美好的前景並沒有向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很快到來,相反,在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一再出現破壞民主與法制的現象,人民群眾很不滿意。這種情況極大地損害了共産黨和社會主義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不儘快予以解決,就會進一步影響人們對共産黨和社會主義的信任。鄧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鄭重地指出:“我們今天再不健全社會主義制度,人們就會説,為什麼資本主義制度所能解決的一些問題,社會主義制度反而不能解決呢?這種比較方法雖然不全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加以重視。”“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制度中的弊端,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後就有可能重新出現。”

    我國是一個有著上千年封建專制統治歷史的國家,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又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階段,因此,“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後,我們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特權現象有時受到限制、批評和打擊,有時又重新滋長。” 這樣,在改革開放之初,當我們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著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時,我們仍然處於一個較低的歷史起點。我們要在這樣一個較低的歷史起點上建設比資本主義政治文明更為優越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又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循,其任務之艱巨是不言而喻的。為了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力度,同樣是不言而喻的。

    當代中國,正處於深刻的社會轉型和社會主義模式創新時期。傳統的農業社會正在向工業社會和資訊社會過渡,打開國門的中國正在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模式逐漸被市場經濟模式取代,國家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最後統一。伴隨這些變化而來的是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社會生活的多彩化、思想觀念的複雜化、利益要求的多樣化以及某些規則要與國際接軌等現象,這種形勢將促使我們在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重視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當代世界,伴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科技迅猛發展而來的,是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的加劇。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部實力的總和,主要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等要素,此外還包括政治實力、外交實力等要素。政治文明建設不但直接增強政治實力,而且影響其他實力的提高和發揮。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中國網 2002年7月16日

    


把握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
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迎接黨的十六大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