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全面發展重要標誌:創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江澤民總書記在“531”講話中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李良棟説,早在“531”講話之前,江總書記已經在幾次不同的場合使用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個概念。但是,明確地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並列在一起,還是第一次。這表明,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民主法治建設的實踐,我們黨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在關係已經有了一個明晰的認識。

    順應歷史潮流和時代的要求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開闢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紀元。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就開始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探索之路,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劉春談到,江澤民總書記在今年的“531”講話中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歷史潮流和時代要求,對中國未來政治發展方向的定位。這一概念的提出,有四個方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

    其一、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已經到了提出這一問題,並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了。儘管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些新問題,但放在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來觀察,則可能是帶共性的問題。現在我們就需要考察,哪些是一般概念,哪些是中國所特有的問題。在分清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步伐。

    其二、經濟體制改革對政治生活的推進。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這表面上看是一种經濟行為,實際上也是一個政治行為。世貿組織對政府行為透明性的規則要求,實際上就是對政治透明度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適應這一要求,積極制定並嚴格遵守這一組織共同遵循的規則。

    其三、精神文化生活對舊有政治觀念的衝擊。人的素質的提高最根本的是改變觀念。我們對一些阻礙生産力發展,與時代的進步要求相背離的政治觀念,要從思想文化的層面上進行變革。

    其四、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不僅是經濟的外在融合度在不斷加強,政治上也要參與制定世界政治規則。比如人權,這是政治文明的內容,中國與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分歧較大,我們不能被動地接受西方的人權規則,而是要求同存異,將我們的人權觀念納入到規則的制定之中。我們不能兩眼只看自己的事情,還要看參與國際競爭我們要具備什麼。

    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構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的三大支柱

    李良棟教授指出,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把它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發展的三大目標,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發展的取向,這就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發展的理論更加成熟和完善。

    在21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已經確立的宏大目標和正在從事的壯麗事業。李良棟教授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應當克服和避免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那種畸形發展的弊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産黨在秉承億萬人民群眾共同意志的基礎上,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質就是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廣大人民共同富裕,避免社會重新陷入兩極分化;二是推進現代化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地選擇自己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道路;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始終需要體現社會全面發展的原則。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它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在內的社會全面轉變過程,是一個擺脫落後社會狀態,走向高度文明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歷史進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要實現經濟現代化,使物質文明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且要實現文化現代化,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時,還要努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部內容。

    就目前而言,劉春教授認為我們遠未達到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政治文明,只是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框架和體系,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探索和建設。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現時産生的,國際局勢的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有礙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問題和難題,需要我們著力解決。總之,以政治文明的要求來看,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劉春教授介紹説,政治文明包括三個層面,即觀念、制度和器物。從觀念層面來説,先進的政治文明包括進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思維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權以及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等,與之相對立的,則是不文明的甚至是野蠻、蒙昧的政治觀念,如特權觀念、等級觀念、人治觀念等。先進的政治文明還包括民主、高效、廉潔的行政觀念,與此相對立的,則是地方保護、司法腐敗。

    從制度層面來説,先進的政治文明包括規範、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與之相配套的政治運作機制、監督機制,以及確保這種制度和機制理性運轉的規範程式。

    從器物層面來説,先進的政治文明包括:能完整體現民主、法治進步的器物表現方式。如幾乎世界各國的法院標識符號都是天平,這不是商標,而是政治文明的器物形態,它所表達的是司法公正的政治理念。包括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需要相應的器物,如我國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然,器物更需要與國情相符。如果鄉政府建得豪華氣派,但老百姓卻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這當然不是政治文明,而是走向了反面。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是一個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李良棟教授談到,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不能簡單照抄照搬別國的政治文明。劉春教授認為,中國特色政治文明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依法治國。

    兩位專家都談到,進一步加大反腐敗的力度,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也應該看到,反腐敗已經有了一個好的起點和基礎。如1999年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通知》和今年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就是以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和透明的程式,從源頭上治理幹部任用中的腐敗。再如《司法制度5年改革綱要》,就是按司法公正的要求進行制度改革設計,堵住司法腐敗的漏洞。

    從行政方面來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也同樣是清楚的:收費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行政制度改革,其目標就是規範政府的行政行為,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使各級政府真正促進生産力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在今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朱鎔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政府職能的轉變用了16個字,將政府的職能定位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這就是按照政治文明的要求對政府職能的科學定位。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實踐。(記者 楊桃源)

    《瞭望新聞週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