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人才領域八大熱點

    今歲是新世紀的開端之年,人稱“人才年”。“人才”成了最吸引眼球的一個詞彙。在這365天中,人才超市涌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浪,僅北京一地的人才洽談招聘會就舉辦了457場,近百萬各路精英倘佯其間,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崗上崗下的人們感觸到空前的競爭壓力,各行各業都在人才蜂起的大潮中整合自身的人力資源。年終歲尾,回眸人才,我們發現這一旺熱領域的八大熱點——

    獵頭在挖什麼人?

    隨著中國入世,一些行業的就業機會大大增加,複合型人才成了獵頭公司獵取的重點對象:一是農業、資訊、金融、財會、外貿、法律和現代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才;二是生物技術、環保技術、新材料等領域的高層次科技人才;三是熟悉世貿組織規則、適應國際競爭需要和能夠參與解決國際爭端的專門談判人才;四是了解國際慣例、符合行業需要的外語人才;五是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

    企業的需求導致獵頭公司調整工作重點。除了IT人才仍居首位外,還有個新情況:企業委託挖金融業的首代、投資銀行的副總、保險公司、保險基金公司方面的人比較多一些,這些人才的年薪一般都在40-50萬元,此外一大特點是搞技術的人才工資高於只有學歷的人

    什麼人在趕場?

    今年北京的考研輔導市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火爆。據了解,一些考研輔導名師每年一般均需花費數月連續奔波于各大城市做招生宣傳,在正式授課期間,一天迴圈趕2至3個場地的現象十分普遍,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這些老師如此不顧疲勞地“趕場”。據介紹,全國各大考研輔導班一次性支付給主講教師的薪金最少是1000元/節,有的教師更與輔導學校實行五五分成,每次課下來收入均達上萬元。

    與老師們趕場相比,專家、學者似乎是今年最忙的人,出場率高、出場費也不低。人大一位教授透露,今年趕場參加各種論壇、會議的專家基本分為三種:一般、較有名氣和全國知名,他們趕場的收入也是每半天3000、5000、10000不等,知名的教授每月要收入4、5個1萬元,如果被外地請去出場費還要翻番。

    什麼行業跳槽最多?

    隨著“入世”的槌聲響起,一直捧著“金飯碗”的幾大國有銀行的員工不少人向單位遞上了辭呈,準備跳槽到中小銀行去。同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部員工也出現大批量的非常規流動。另外,中國軟體業員工的跳槽率已經“冠蓋”所有行業;外資保險公司的搶人大戰剛剛開始,保險人才已經被國內各家保險公司“挖來挖去”,所以保險公司的業務精英和管理高手也是跳來跳去。

    2001年,北京各家媒體粉墨登場,為編輯記者和廣告業務人員提供了許多施展才華的職位,許多人剛剛進入一家新的媒體就已經考慮下一槽該向那裏去跳了。另外,基金經理、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資訊主管、投資管理人才,前天剛要了他們的名片,今天打過電話去,就被告知已經另謀高就了。另外,醫療人才由大醫院流向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局面已經出現,公立醫院技術骨幹隊伍的穩定性面臨“跳槽”嚴峻挑戰。

    什麼人賺錢最多?

    錢掙的多了未必可以做一切事,但兜裏沒錢,很多事的確是不能做。縱觀2001年,買了新房、購了新車的人們大多都是從事以下幾種職業:電腦軟體開發商、建築承包商、律師、體育明星、註冊會計師、證券經紀人、廣告人、特種養殖種植主、整形醫生及美容師、公關人、銷售主管。今年來京商務考察的外商外企、民間團體越來越多,於是鐘點秘書浮出水面,不管是在職人員還是在校大學生,只要外語好、又有秘書專業技術背景,幾場趕下來,也就成了萬元戶。另外,同聲翻譯也成了香餑餑,每小時的報酬最高的可以與白領的月薪等同。

    什麼人忙著找工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劉世錦説,入世後,我國將由農業國轉向製造工業國。所以,隨著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進城打工的農民也就越來越多。北京郊區一個鎮政府就當起了幫助農民找工作的紅娘。2001年,網路經濟的冬天還沒有過去,很多網站的CEO們都患了“感冒”,一個個都凍的直打哆嗦,一波又一波裁員就像猛吃“新康泰克”。於是,招聘會上,很多應聘者的履歷上都有過網站的經歷。中關村裁員在媒體上炒來炒去,雖然IT業對高科技人才需求還在增加,但許多財務、物流、辦公室人員已經下崗,許多國企中被買斷工齡的40歲以上的人們,每天拿著招聘廣告,走在一家家招聘單位的路上。同樣,就業空間的加大,也使得明年的應屆畢業生提前奔忙於職場,也曾有學生創了一天走四個招聘會的紀錄。

    為什麼老外來湊熱鬧?

    就在中國進入WTO之時,洋打工者已經登陸國內,並與國內同行爭奪飯碗了。如今,外國人來華工作呈現出新的走勢:一是過去來京工作的基本上是高級管理人員,現在工作範圍進一步擴大,遍佈許多行業,在職位上也表現出多樣化;二是已取得外國國籍的海外華人來中關村創業的比例加大,他們中的一些合作夥伴或者僱員也有外籍人員,這種現象在去年網路經濟下尤為突出;三是外國人在京就業的公司由獨資、合資企業向內資、股份制企業拓展。外國人才在華工作覆蓋面的擴展,説明我國對外國人才吸引力明顯增強以及外國人才受國內企業歡迎的程度。從北京已經形成的“洋經理”現象,到溫州民企要請克林頓當形象代言人,只要中國經濟保持著上升勢頭,中國企業就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1996年5月1日我國頒布《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至今,僅到上海就業的外國人已有26,888人次,來自11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人佔30.72%,美國人佔13.48%,其次是南韓、新加坡、德國、澳大利亞和法國。

    什麼人招企業愛?

    從今年用人單位需求專業排行看,行銷類、電腦與應用類、管理類、行政業務類、醫藥衛生類、土建類、資訊與電子類、財會類、技工類、機械與儀器儀錶類的需求佔了總需求的90%。技術能力更強、專業素質更高的技術人員成為高科技企業的急需人才。應屆畢業生由於工資水準相對較低,知識結構越來越複合,而又充滿活力,成為外企所追求的目標。而外地生源的應屆畢業生由於穩定性強,能吃苦肯鑽研,也開始受到很多用人單位的青睞。他們的專業集中在資訊、金融、財會、外貿、法律和現代管理等領域。WTO來了,熟悉世貿組織規則、適應國際競爭需要和能夠參與解決國際爭端的專門談判人才越來越吃香,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大受歡迎,精通外語又學有專長的管理人才供不應求。人力資源類人才在這一年異軍突起,成為人才市場的“搶手貨”。

    為什麼培訓最熱?

    隨著我國入世與申奧的成功,更加催生了培訓經濟。回顧這一年來,培訓市場一直火爆:首先,走過了十年辦學歷程的中國MBA教育終於被教育部正式宣佈試點辦學階段結束;經歷了三大喜:入世、申奧、國足衝杯均獲成功後,各種層次的外語培訓迅猛升溫;都説WTO後汽車會便宜,所以,就連學車的人數也猛增;而與WTO相關的電腦、管理等培訓項目也成熱門。國家也看好了這塊大蛋糕:北京首批五個軟體學院也將於明年春天全面招生。

    雖然入世以後教育培訓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但由於社會培養力度跟不上,導致許多企業開始自己設課堂培養人才。據悉,國內火爆的培訓市場也引來了印度資訊技術培訓巨頭NIIT有限公司要在今明兩年內大幅擴大在華資訊技術培訓業務規模,到明年底要在中國設立至少100家培訓中心。(師至潔 陳斌)

    《北京晨報》2001年12月25日


十萬年薪留不住 深圳三成高端人才想“跳槽”
聚集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發展與創業”主題對話實錄
京城人才招聘有了會館式服務
山東企業面臨人才饑荒
全國第一家"人才銀行"開張
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是人才?質疑白藍領劃分法
上海“出海”搶奪軟體人才
人才跳槽:不為錢少為不公平
2001:北京勞動人事十大政策
2001:北京人才市場的何去何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