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遠:正視貧富差距  
楊光遠

    短短20多年,中國社會已經由平均主義盛行轉為一種“貧富差距”懸殊的狀況,這種變化無論如何不應該被忽視。

    【“貧富差距”及其相關問題的出現】

    近年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在全國範圍內作了一次嚴格的PPS抽樣,從入戶調查問卷的數據作出的計算,中國城鄉家庭每人平均收入的基尼系數(高低收入差之比)為0.434,同時按城鄉家庭收入分組計算基尼系數為0.445,這組數據表明,中國的貧富差距已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基尼系數正常的安全線。

    從現實來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以帶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改革政策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在進行了長達20年的改革以後,大家不無遺憾地發現,“共同貧困”的局面雖已消失,但“共同富裕”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以及社會各階層之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形成了“馬太效應”:窮者越來越窮,富者越來越富。

    由於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有導致貧富分化的自發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堅持共同富裕原則,避免兩極過度分化,將“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個適當的程度,也就成了政府必須加以解決的緊迫問題。

    【“貧富差距”拉大的表現】

    據北京社科院的多位學者研究發現:九十年代初興起了幾大純粹的金融投機行業,金融拆借、股票市場、房地産業、期貨市場、債券市場等等,在不健全的法制下,僅僅依靠絕對權力和假借國家的資金投入,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一次次鉅額的私人財富再分配。

    【對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

    一份問卷調查資料表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貧富差距”仍然呈現繼續擴大的趨勢,中國城鎮家庭最高20%收入戶與最低20%收入戶年每人平均收入差距,從1990年的4.2倍、1993年的6.9倍增加到1998年的9.6倍,而且由於中國在過渡期中存在著大量的隱性收入,實際的“貧富差距”情況可能比調查數據所反映的還要嚴重得多。

    這種危險也表現在社會心態方面:即人們心理上所感受到“貧富差距”將事實上的“貧富差距”又進一步地放大。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一部分人的腐敗和非法致富,造成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並在心理上將實際中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放大。其二,耕農的比較利益過低、收入提高受阻甚至絕對收入額下降以及上千萬國有企業職工的失業下崗,使傳統的基礎性階層收入增長緩慢。改革是一個利益格局調整過程,改革的成敗,説到底就要看改革的制度配置最終是否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其三,貧富兩極分化的出現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從社會心理上看,在普遍的獲益過程中,自己的相對收益地位下降還是可以承受的,但絕對收益地位的下降,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是難以承受的。

    【縮小“貧富差距”的政策建議】

    調整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必須堅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制訂正確的政策。

    (一)堅決取締非法收入非法收入是“貧富差距”擴大的重要根源。違法經營活動的猖獗,是法制觀念薄弱,市場發育幼稚和市場規則無序狀態下的典型表現。消除違法收入,必須從源頭抓起,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對違法經營活動的執法打擊力度。

    (二)適當限制過高收入國家應通過對個人徵收所得稅、財産稅、遺産稅等,使高收入者的收入適當降低,從而縮小高低收入者之間的收入差距,達到社會分配公平。

    (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規定,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會穩定的一項社會安全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內容。

    (四)重視和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資既有利於公平,又有利於效率。國家增加教育支出,發展事業,既可以提高全社會的科學文化水準,提高勞動力品質,還可以為勞動者就業創造均等的機會,使低收入者實際收入有所增加。

    

    背景資料

    □劉輝

    中國“富人”致富四級跳

    第一階段:市場化的最早期,是流通領域的市場化。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是待業青年,甚至“兩勞”釋放人員等城市邊緣人群,相對文化層次較低。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以個體戶之名而存在。通過相對簡單的方式迅速獲取財富,由此形成了中國的第一批高收入群體。這一領域獲得暴利的日子,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告結束。

    第二階段:生産資料領域的市場化。這一時期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的“雙軌制”政策是促成這一領域市場化最重要的動因。鋼鐵、木材還有土地等等在計劃內外的差價,十分容易取得超額利潤。這樣就誕生了中國的第二批高收入者。

    第三階段:金融領域的市場化。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和上市公司的大量出現,中國又誕生了第三批高收入者。這一時期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一批高收入者又有不同的層次分別,首先是上市公司本身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們更容易獲得原始股,然後才是部分股民。

    第四階段:知識與技術市場化。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今天的這一過程,比前面的所有過程來得更為迅速。他們成為了中國的第四批高收入者。

    11類高收入行業

    1.電信(行動通訊)、煙草、金融、保險、證券、電力(供電)、石油、石化、航空、鐵路、房地産、建築安裝、廣告、演出、城市供水、供氣等行業;

    2.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等機構;

    3.足球俱樂部、高爾夫球俱樂部;

    4.高新技術企業、軟體企業和積體電路企業;

    5.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國企業駐華代表機構;

    6.設計院、科研所、高等院校、區級以上醫療機構;

    7.四星級及以上酒店(賓館);

    8.上年度經營收入額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的娛樂業企業;

    9.電臺、電視臺、報社、雜誌社等傳媒機構;

    10.上市公司;

    11.經稅務機關確定的其他企事業單位。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財稅係)

    《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 2002年09月20日

    


天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
經濟全球化和收入差距
厲以寧談縮小收入差距問題
調查顯示:我國男女收入差距拉大
中國貧富差距的心態影響和治理對策 
城鎮居民貧富差距逐漸加大
中國改革稅務制度以縮短貧富差距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