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社會是個大課堂--抓拍美國之五

溫 憲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從國會山以西至林肯紀念堂之間薈萃了國家美術館、美國檔案館、航太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歷史博物館、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等諸多殿堂,且多為免費參觀。在紐約也有著類似的情形。在回國的飛機上,記者曾與一位參加“體驗中國”旅行團的美國女教師談及此事。她説,那些博物館之所以免費“是因為我們納稅人交了錢”。

    看來,在美國納稅人流向各種博物館的這筆錢中,受惠最多的當數孩子。在美國國會大廈東門前等待入門參觀時,記者的身前背後都是10至13歲的美國孩子。記者向其中一部分學生的帶隊老師詢問他們來自何處,老師答他們從俄亥俄州趕來參觀。在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內,更是一片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在華爾街的紐約股票交易市場內,以班為單位的孩子們陸續涌進展覽大廳和二樓參觀平臺,聆聽著專職講解員的介紹。在歷史上曾為外國移民必經之處的埃麗斯島海關博物館內,許多小學生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一面參觀,一面做著筆記,那顯然是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

    不僅眾多博物館成了孩子們學習的大課堂,就連街頭巷尾的一些名勝之地也到處可見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距紐約股票交易市場不遠的一家郵局門前,記者看到手持攜帶型麥克風的女教師正在街頭向一班高中生模樣的孩子講課(見圖一、二)。這些孩子們看來很習慣此種教學方式,他們似乎根本不在意紐約街頭的喧嘩,很認真地做著筆記。

    在屢屢見到這種將社會作為大課堂的學習體驗之後,我向自己在北京讀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問道:“這個學期學校組織你們參觀過幾次博物館?”兒子想了想後説:“沒有……”

    在接著而來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後,一則消息令人怦然心動:在“六一”當天,為得以進入北京科技館參觀,數以千計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在極度擁擠和酷熱之中等待了兩個小時……

    好像有著某種心靈感應似的,就在我向兒子發問後的幾天內,他所在的學校就組織小學畢業班的孩子們參觀了正在北京世紀壇舉行的瑪雅文化展覽。兒子回來後喃喃地説了一句:“有人説那些展品是複製的,但展覽還不錯……”

    人民網 2001年6月11日

相關新聞

兒童發燒造成許多美國家長恐懼

美國在人權問題上聲譽掃地

美國一夫多妻第一案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