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今天的孩子們缺什麼

    一個小學6年級的學生在作文裏寫道:我不想只有一天快樂的兒童節,我想要快樂的童年。這位臨考的小學生假日裏除了寫作業外還吃家教小灶,上鋼琴課、英語班。

    當筆者隨訪一些小學生,傾聽他們過節的想法,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別再去同一個公園啦”,“最好取消學校匯演,排練太累了”,“我想在大樹下鋪一塊塑膠布,躺著聽鳥叫”……

    想歸想,很少有孩子能獨立地實現自己的願望。孩子們曾寄予無數憧憬的“玩”,被學校、老師、家長有組織地統一起來。連去一趟動物園,回來還要寫觀後感。孩子們不明白誰是“兒童節”的主角,“快樂”為什麼要承載那麼多大人的期望和意義。

    家長們説,現在的孩子可真不好教,自私還挺有主意。孩子們在一個個封閉的小圈子裏,一面接受寵愛,一面需要完成父母的冀望。愛變成了壓力,快樂自此遠離。瀋陽市一位兒童心理醫生呼籲社會注意兒童的心理素質,因為僅瀋陽一地就有上萬名兒童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

    不缺吃不缺穿,還缺什麼?還缺一個率性成長的自在空間。不是不要教育,而是要科學教育。如果説應試教育是繞不開的“結”,總有減不完的“負”,那麼還給孩子屬於他們這一年齡段的快樂,培植孩子健康的天性,則是人一生長遠的教育投資。正因為一家有一個寶貝,才更要讓孩子從家人的包圍中走出去和夥伴交往,領略集體的樂趣,學會分享。

    明知社會不會都是“生産”大人物,何必要讓孩子一小就承擔激烈競爭的使命?只要心智豐盈,即使平凡又有什麼錯?相反,越是生硬性的塑造,越是容易事與願違。無數事例證明,人的創造性才能不會在策劃組織中誕生。如果我們整體的氛圍能夠給孩子們以快樂以信任,我相信結果不會收穫苦澀。

    《經濟日報》 2001年6月0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