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建築工程師的天堂

    今天的中國是建築工程師的天堂,幾乎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人們正以狂熱的速度興建橋梁、公路、機場、水利工程、摩天大樓和工廠,以適應中國在過去10年來城市化的加速發展。

    沒有什麼地方能比在長江上興建的三峽工程更好地體現這一點的。該工程的目標是在一個風景極其秀麗的地方馴服世界第三大河流。三峽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還可以提高通往繁榮的重慶市的航運能力(重慶由此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港口),併為將水調往中國首都和北方乾旱地區創造條件。三峽水電站所提供的清潔能源相當於南非國家電力公司所有電站發電量的總和,每年可以減少燃煤約1億噸,使環境免受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危害。三峽水庫的庫容是390億立方米(南非所有水庫的總庫容才有270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為270億美元,這將是中國修建長城以來最大的人造工程。三峽工程必將推動中國進入世界一流經濟強國的行列。

    如果説沒有任何其他工程的規模可以與三峽相比,那麼也沒有多少工程會在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上面臨三峽工程那樣的挑戰。陜西省一個普通農民在打井時的發現富有寓意地突顯了大壩所面臨的爭議,在本文結尾我將繼續講述這個故事,一些環境主義者表達了迫切的關注。他們關注的問題包括涉及百萬人的移民安置,數千公頃的肥沃耕地和數以十計的世界最偉大文明之一的文化和歷史古跡將被水庫淹沒,以及三峽工程對長江這樣一條大河所帶來的巨大環境變化。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的視野需要更開闊一些。

    首先是規模的問題。中國有三十幾個省區,平均每個省所擁有的人口都和南非一樣大,因此其面臨的挑戰也同樣巨大。長江的洪水災害在上個世紀奪去了30萬人的生活,有9億人長期面臨洪水的威脅,而1998年的大洪水迫使1300萬人緊急搬遷,整個武漢市處在洪水的邊緣,洪水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其次,中國的發展選擇必須反映她在環境方面所受的制約。在中國的很多地方,農民戶均土地不足半公頃,他們的生産熱情來自於包産到戶。中國的農民每年可以收穫兩到三季,他們還為城市居民養魚、種菜並在一個顯然很有效率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但是在乾旱地區或坡地上,土地過度利用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每一個見過北京的沙塵和很多地方山體滑坡的人都可感受得到,這樣的密集型農業生産方式是難以持續的。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點也在增加,從飛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村莊向外擴展,這進一步減少了可以用土地的面積。

    因此,我們關於發展戰略的結論就不難理解了。也就是説,如果中國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加快從農業社會向城市化社會的過渡,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過渡。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建設更多的城鎮、創造就業機會併為城鎮提供設施和服務。另外,使用清潔的能源對目前以燃煤為動力的工業經濟是一個巨大挑戰;與分散的農業社區相比,可靠的防水和防洪能力對於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工業社會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高效的內陸交通將有助於經濟發展向內地延伸;水資源的開發也被中國政府列為頭等重要的任務。

    但是,三峽工程幾十萬的移民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嗎?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部分得到了答覆,在庫區600公里範圍內到處都是新城鎮和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在城裏打工得到的報酬表明這並不是天上的餡餅。另外一些移民將搬遷到有剩餘土地的省份。移民安置是與新的機會聯繫在一起的,移民意味著經濟發展和就業培訓。移民安置費約佔三峽工程總投資的45%。我們曾經訪問了一個移民新城,我對移民的充滿自信和勇於接受挑戰留下深刻的印象。街頭的老百姓多次告訴我説,儘管老一輩的人仍然有些遺憾,但是年青人歡迎這些變化和生活條件的改善。

    當然,還有很多持懷疑態度的人,主要來自西方和環保主義者。

    他們指出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就是泥沙的高度淤積,大壩建成後泥沙不斷淤積抬高會帶來危險。儘管可以採取汛期泄洪排沙的措施,但是可以預料,大量泥沙仍然會淤積下來,一些專家認為這會影響三峽工程的運作,特別是水利發電過程。

    然而,也許對工程最重要的檢驗——對發展中國來説也是最重要的教訓——是規模如此巨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只有在符合國家最高社會和經濟發展目標的情況下才是切實可行的。

    除了中國,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三峽工程都會由於其巨大的規模和目標的遙不可及而被放棄,但是中國人卻能用他們的歷史來説明問題,中國的歷史包括一些建於2000年前,至今仍運作良好的大型水利工程。中國的歷史還包括歷代的一些國家級的建設工程,也許有過一些偏差,但總體來説大大推動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讓我們來到這位陜西農民在打井時的發現,他沒有找到水,卻發現了一些破碎的陶片。他無意中發現了秦始皇的陵寢,有6000多兵馬俑在另一個世界裏。然而兵馬俑隨即遭到了破壞,被人遺忘,埋葬在關中平原的流沙之中。秦始皇兵馬俑説明的問題是深刻的,我們可以修建一個傑出的工程,但是如果不能代表未來發展的方向,遲早會化為塵土。大型水壩曾經是經濟發展的代名詞,但是今天它們的效率受到了嚴重的質疑,一些人甚至會説它們的結果會像秦始皇的兵馬俑一樣。

    人類總是希望有駕禦自然的力量,其中的利弊要很好地審視,中國對此已經進行了慎重的思考。

    中國已經制定了自己的發展戰略,三峽工程的建設就是服務於這一目標。工程建設正在按計劃實施,2003年水位已達到135米時,水庫開始蓄水,一切已無可逆轉。三峽工程將於2009年完工,水位將達到175米,形成一個相當於蘇必利爾湖的水庫,回水可以到達上游660公里的重慶市。考古工作者在爭分奪秒地搶救文物古跡,包括埋藏在長江泥沙之下的財富。

    不管存在多少遺憾,中國的領導人堅信三峽工程一定會取得成功,因為它是中國整體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這才是中國考慮的主要問題,而不是工程的規格和大小問題。沒有人能對此作評判,我們只能在此祝福中國。

    

    南非《比勒陀利亞新聞報》2001年6月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