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首  頁
經  濟
財  經
國  際
教  育
科  技
軍  事
文  化
健  康
旅  遊
讀  書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華人社區
世界博覽
圖片中國
文化週末
體  育
地方通訊
法  制

“人代會後的中國”特輯1:中國外交路線的走向

今後,中國的這種以對美協調為中心的“大國重視的協調外交”發生大的變動的可能性很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培養了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即使從為繼續獲得人民支援的角度來看,中國政府也不應拋棄這一方針。

崛起的中國:機遇還是威脅?

中國的快速崛起引發了日本對中國作用的新思考。作為本地區的兩個重要的大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係對兩國來説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果日本政府能夠謹慎處理雙邊關係,使之符合中日雙方的商業利益,對日本來説,同中國維持良好關係給它自己帶來的發展機遇將大於潛在的威脅。

中國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及中亞的影響以抗衡美國

中國現在努力密切與俄羅斯的關係,並加強其在中亞地區的勢力,以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作為對美國在該地區部署軍隊作出的反應,俄羅斯和中國正擴大它們的軍事勢力,而且很可能形成一個北京一莫斯科一新德里地緣政治軸心。

首相出席博鰲論壇的本意是什麼?

應中國總理朱鎔基的強烈邀請,小泉首相12日出席了博鰲亞洲經濟論壇年會。小泉此行的本意是希望中國能為沉沒于東海中國經濟水域中的可疑船隻打撈提供合作,但他並沒有等到期盼著的“同意”,一無所得。

博鰲:中國的“達沃斯”剛剛起步

世界記得海南島是一年前美國間諜飛機在與中國戰鬥機相撞後緊急著陸的地方。但是中國人並不想讓這個熱帶地點降格為一個歷史注腳。本月12日和13日中國在此間舉辦了亞洲版的世界經濟論壇——這項活動標誌著中國抵制美國對國際事務的主宰的努力。

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看來不可阻擋

本文認為,一個持續50年的時代即將結束,在這個時代裏,日本至少在經濟上在亞洲居統治地位。如今中國在決定規則,其他國家參與。但在走向世界大國的道路上,中國還面臨一個最困難的階段。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迫切需要建立一種不僅僅支撐黨的領導,而且也促使實現公正和機會平等的法律制度。

中國目標 重建亞洲經濟戰略——外國媒體評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在中國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第一屆年會雖然將有上千國際來賓參與,但中國宣佈將捐款800萬人民幣給該論壇這一點表明,這個論壇是中國一手主導的會議,並非由亞洲國家及企業所共同介導的自由論壇。

“互樸關係”將成為日中交流關鍵詞——日報分析小泉博鰲演講

小泉純一郎首相12日在中國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否定了中國威脅論,但同時要求中國屬守國際經濟準則。這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即對經濟和軍事影響日益增強的中國“單獨發展”加以牽制。

[江澤民歐亞5國行] 中國不同意華盛頓對世界的劃分——德媒體

江澤民此次出訪路線乍一看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在結束對德國的訪問後,江澤民將繼續訪問利比亞、突尼西亞、尼日利亞和伊朗。從中可以推論出,中國在維持與那些站在超級大國對立面的國家的關係。

亞洲,中美兩國展開逐鹿

圍繞亞洲領導權,美中兩國的實力遊戲正在升溫。中國打出經濟牌,在與近鄰諸國強化關係上贏得先手,布希政府一方面在經濟領域維持對中國的約定政策,另一方面在軍事·安全保障方面似乎有加強形成對華包圍圈的動向。兩國虛虛實實的攻防,有把本世紀前半期的亞洲籠罩進去的勢頭。

[江澤民歐亞5國行] 中國開展獨自外交

雖然美國譴責伊朗是“邪惡軸心”、利比亞是“支援恐怖活動的國家”,但中國外交部高級官員則稱“和兩國首腦也討論反恐怖問題”。在美國出面調停日益惡化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關係之際,江主席此次的出訪,似乎有在中東局勢上表現自身存在感的目的。

美國人向中國討民初舊國債 中國專家稱不大可能

今天的中國政府,有沒有義務償還八十九年前袁世凱政府發行的一筆公債?由三百四十個美國家族投資者組成的討債團體,正在通過法律途徑,希望如今的中國政府能夠歸還這筆老帳,他們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他們的討債增加了希望。

湄公河貿易線開通 中緬老泰四國獲利

中國迫於內部壓力和全球競爭態勢,不得不以湄公河為渠道加強同東南亞鄰國的聯繫,在這種情況下,泰國開始受到中國的深厚影響。經過漫長的談判和無數次互訪,新的貿易線終於在去年6月開通了,緬甸、中國、寮國和泰國開放了部分河段供商船自由停靠。

《讀賣新聞》:美國接近東盟可能意在中國

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對美出口的東盟來説,進一步進入美市場對今後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在跨國公司的資金由東盟向中國轉移的情況下,為吸引投資,東盟加強同美國的關係也是絕對必要的。 東盟對實力日益增強的中國的戒心根深蒂固,他們想通過加強同美國及日本的聯繫,尋求一種勢力均衡。

從江澤民訪德談中德關係

江澤民這次來德訪問的大氣候對江澤民是絕對有利的。德國和中國目前所處的關係屬於蜜月期。磁懸浮列車在上海的試點,使正瀕於倒閉的磁懸浮列車公司被搶救過來,起死回生,換來了許多德國人對中國政府的好感。

北京非尋常的外交姿態

前天,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抵達德國,展開歐非亞五國之行,其中最為令人注目的行程,就是訪問利比亞和伊朗。過去,北京和其他國家一樣,也與利比亞保持距離,雙邊政治交往長期處於較低層次。

日本《東京新聞》社論:向中國手法學習

日本企業相繼把工廠遷到中國,産品變成了逆向進口。擔心國內製造業空洞化的呼聲日益高漲。該如何應對這一切呢?“不論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語)這是文章提出的解決思路。包括設立特區、大膽取消限制。

美中關係非敵非友,仍像股市走勢圖

過去,美國力圖維持穩定,一方面敦促中國放棄使用武力,另一方面告誡台灣不要做讓大陸認為有挑釁意味的事,不要説讓大陸認為有挑釁意味的話。可笑的是,如今正是美國做出了在北京看來顯然具有挑釁意味的舉動。

外刊評論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和中國的人口政策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早期,關於中國計劃生育的一切訊息都被關在國門之內,不為外界所知,也很少有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參與中國的計劃生育工程。然而,自那時起,人口基金組織的成員就已經在中國工作了。

中日關係轉暖趨勢中的隱憂

一年一度的櫻花節日再度降臨日本,此時的中日關係也逐漸開始轉暖。然而在背後,仍然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隱憂。一些潛在的分歧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極有可能阻礙,甚至破壞中日關係的轉暖趨勢。

更多>>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