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貿易線開通 中緬老泰四國獲利  

    原題:財源滾滾來

    中國迫於內部壓力和全球競爭態勢,不得不以湄公河為渠道加強同東南亞鄰國的聯繫,在這種情況下,泰國開始受到中國的深厚影響。

    湄公河在中國境內被稱作瀾滄江,它是北京發展內陸省份的重要工具。

    順河而下的貿易線給邊境的雲南省帶來諸多好處。四川省和貴州省不久也將躍躍欲試,因為湄公河把它們跟泰國蘭乍邦港口連接起來,必將大大緩解內陸進出口商品的壓力。

    清邁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科舒姆賽佔説:“中國政府看中的是仰光的碼頭和通往印度的公路。但仰光的碼頭比不上蘭乍邦,與印度的陸上交通線則遙不可及。再者,緬甸的政治問題也是一個障礙。”

    經過漫長的談判和無數次互訪,新的貿易線終於在去年6月開通了,緬甸、中國、寮國和泰國開放了部分河段供商船自由停靠。

    隨後7個月當中,共有1407艘中國船隻在泰國清萊府的清盛港卸貨和裝貨,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40%。官員和商人都把它歸功於湄公河商船通航協定。

    但中國需要拓寬河道,以便噸位更高的船隻駛入更長的河段。目前,由於礁石擋道,商船最遠只能到達清盛。為此,北京專門撥款500萬美元清理礁石,並動員三個鄰國批准進行疏浚。

    儘管受自然條件的重重阻礙,中國的影響力已然隨河水流向下游。

    泰國北部的清萊府便是例證。它是通往中國南部的門戶,為方便中國顧客,金三角地帶的所有紀念品商店和商亭都打出了中門招牌。現在,鬧市區的一些交通和旅遊標誌除了英文之外也注上了中文。

    清萊府的商人們認為,他們的生意好壞既決取于曼谷這個傳統的貿易中心,也取決於泰國和中國的經濟往來。他們鼓勵年輕人學中文,以便將來跟中國商人、投資者和遊客做生意。

    商會主席森猜吉滴巴達那派汶説:“我們一直在勸告他們學中文,我們的前途在北邊。”

    但安全官員另有想法。他們樂於看到中國船隻前來清盛,但負責邊境管理的一名官員説,開放更多港口的同時也會産生更多難題,比如,中國非法移民的人數也許會增加。

    中國積極促成四國通航協定不純粹是出於經濟的考慮。

    法政大學的中國問題分析家素拉畿西裏蓋説,中國領導人希望加強該地區的力量均勢,他們“擔心美國利用鄰國來遏制中國”,急於防止世界變成美國主宰下的“單極體系”。

    泰國《曼谷郵報》2002年3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