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法國農村見不到農民

    上大學時曾學過一篇講述法國農村的課文,大意是:隨著戰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年輕一代法國農民不甘心重復祖輩那種單調、勞累、貧乏的農村生活,嚮往著城市相對便利、富足、舒適的條件和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紛紛棄村進城,形成一股農村人口外流潮,留下來的多為老弱病殘。在我的印象裏,法國農村一直是一幅死氣沉沉、暮氣橫秋、荒涼凋敝的景象。2002年7月,筆者在法國南方學習,參觀了普羅旺斯地區的數個村莊,方知時過境遷,以前的認識已成偏見。

    地裏不見種田人

    記者的第一個感受是疑惑:這裡名為農村,怎麼不見汗流浹背幹活的農民?倒是在街邊的酒店或咖啡館門口偶爾可見坐在桌旁喝酒的人,一副養尊處優、悠閒自在的神態;或是在大樹掩映下的空地上,一些人在玩著有閒人才玩的滾球遊戲。而且各個村子極為安靜,不聞人語聲,偶爾聽到一兩聲犬吠,地面難見隨便丟棄的紙片或煙頭,更不用説隨處堆放的垃圾了。

    這主要是因為法國農村早已實現了機械化,根本無需每天在地裏幹活。農民在法國只是一種職業,不是一種身份。法國農民除了有一份和其他行業相差無多的固定收入外,還享受著政府補貼,而且和城裏人享受著同樣的社會保障和退休養老的權利。農民雖然不屬於富裕階層,但屬於較為有閒的,甚至有些特權的一族。所以農民在政治上一直偏向代表工商業者等富人階層的右派,而不是偏向代表工人等社會中下層的左派。

    城裏人流行“下鄉”

    同時,這些村子的人口結構已經起了顯著的變化,原來的“土著”農民呈負增長、老齡化的趨勢,城市移民則呈激增狀態。高速火車、高速公路、資訊技術的發展,結束了鄉村的隔絕狀態,許多法國年輕人為逃離大都市的緊張、喧囂、污染、擁擠,開始嘗試“白天去城市打工、晚上回農村過夜”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居住地點和工作地點相距越來越遠,但他們花在路上的時間卻和以前相差無幾。不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90%的法國人在半個小時的車程內可以享受到日常生活的一切服務。人們生活于農村不再感到與“市”隔絕,倒是與“農”(民)隔絕了。城市越來越成為一個工作、求學的場所,而鄉村越來越變為居住和休閒的場所。收入水準較低的家庭選擇城市近郊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而有錢一族除了在市區擁有一套住宅外,往往還在偏遠但秀麗的鄉村擁有一套第二住宅作為休閒之用。

    因特網上租農舍

    記者參觀過一個鄉村旅舍。這是一棟在普羅旺斯一帶典型的、用石頭砌成的三層小樓,風景不錯。女主人熱情地給我們講起了她的創業史:她和丈夫原來在村子裏種地,隨著普羅旺斯地區旅遊業的升溫,他們萌生了開旅捨得念頭。於是他們賣掉了原來的房子,加上銀行的貸款,買下一塊地皮蓋起了這棟小樓,除了自家人居住外,他們佈置出10個房間出租給來此度假的旅遊者,每個房間每夜100歐元左右(1歐元約等於1美元),包括早餐和晚餐。100歐元的價格相當於城市三四星級旅館的價位,誰會捨近求遠跑到這種荒郊野外來住宿?女主人淡然一笑,解釋道:她將自己的旅舍挂到了因特網上,想住店的客人很容易在網上找到旅社的介紹,房間的預定也都是通過網路和傳真進行。來此住店的客人本來就不想享受星級旅館的豪華但機械化的服務,而是想置身於自然之中,體會鄉間這種淳樸而個性化的服務。

    在旅遊旺季,他們的10個房間常供不應求,不僅有回頭的常客,而且住過的人又把該旅舍告訴朋友們。這樣口口相傳,來住宿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甚至不得不謝絕一些客人。來客中不僅有巴黎等地的北方人,更多的是荷蘭、英國、德國、瑞士等外國人,甚至還有美國、加拿大人。來住宿的都是一些有錢、有地位的人,所以100歐元的價格對他們來説並不貴。女主人説等還清銀行貸款、孩子長大成人、攢夠一筆錢後,他們就退休,去週游列國。一席話説得筆者羨慕不已,忽然聯想到國內一句頗為流行的笑話他人土氣的話:“整個一個農民”。要是當法國這樣的農民,還真不錯呢。

    《環球時報》


[旅途]巴黎的橋,與塞納河一起見證
組圖:貝桑松 雨果的出生地
組圖:感受法國聖米歇爾山
歐洲博物館都收藏啥(多圖)
感受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圖文)
[異域]在法、日吃早餐
去普羅旺斯尋找典雅愛情(圖文)
組圖:法國里昂古城一瞥
[風情]塞納河邊日光浴
[素描時光]法國咖啡館
法國讓文化古跡復活
巴黎,永遠的紅磨坊
浪漫之都法國巴黎(圖文)
巴黎塞納河風光欣賞(圖文)
法國普羅旺斯風情(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