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德院士批評急功近利與浮躁學風

    “現在我們都痛感具有原始創新的研究成果太少,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學風上存在的問題,是一個學術環境和學術土壤的問題。”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今天舉行的“基因組時代的醫學”——北大論壇上説,近些年來,追求利益、特別是短期利益已發展成一股社會風氣,反映到學術界來,就是急功近利與浮躁的學風的抬頭。

    就急功近利與浮躁之學風的問題,韓啟德院士歸納為五個表現:

    表現之一,科研過多地與職稱、津貼、地位(包括官位)直接掛鉤,科研基金、獎勵和論文成為顯示權利與成就的標誌。申請基金可以不考慮是否真的能完成,獎勵可以“滾雪球”。論文可以一稿多投或一篇拆成幾篇。精力都花在這些“活動”方面,怎麼可能潛心研究呢?

    表現之二,缺乏真正的學術批評。獎勵評定、學術成果鑒定,論文審閱中不符合實際的“國際先進水準”、“國內領先”等評語、結論比比皆是。實質性的批評意見很少有人敢提。權威的意見不能碰,“大菩薩”拉來當門面。

    表現之三,對科學缺乏熱情,缺乏奮鬥精神,遇到困難與失敗不能堅持。年輕學者過早地離開實驗臺。

    表現之四,人才炒作之風日甚。單位之間互挖人才,哄抬人才價格,致使少數年輕學者,稍有成績就待價而沽,要職稱,要待遇。國外剛剛得到博士學位,不給教授職稱不來。

    表現之五,違背道德規範,弄虛作假,致使大家不敢相信國內刊物上的論文結果,有人乾脆不看國內刊物。

    韓啟德認為,出現這些問題,有社會大環境問題,有政府與學校的政策導向問題,但也與學者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科學精神有密切的聯繫。只有把科學作為自己的熱愛、把科學的真善美作為自己的追求,才有産生偉大科學思想的熱情和靈感。

    為此,韓啟德向學術界呼籲:“熱愛科學,淡泊名利,追求一流學術。”

    

    新華社 2001年12月27日

    


得獎不是目的,科研切忌“趕時髦”
科技評價體系弊端催發浮躁
“學術會議找人做報告不難,找人聽報告難”
中國科學家“會診”學術會議
中國科技直面“浮躁”
浮躁:科技界的流行瘟疫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