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科技喜憂參半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已成為中國科技界最常提及的一句話。回首新世紀第一年裏中國科技的發展情況,“喜憂參半”也許是個比較合適的評語。

    從成功發射“神舟”二號試驗飛船到籌建亞太空間局、從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率先繪製完成到第一款通用“中國芯”問世……二00一年的中國科技亮色不時閃現,可圈可點的喜事頗多:

    新世紀全世界第一次航太發射,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航太飛船發射升空。此次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並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是中國首次在自己研製併發射的飛船上行多學科、大規模的前沿性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家提前兩年,在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中,率先繪製出所承擔百分之一項目的完成圖。中國部分完成圖所有指標達到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協作組對完成圖的要求,所有數據已經遞交到國際基因數據庫中,全球科學家和研究者均可直接免費享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自行研製出國內第一款通用CPU“龍芯”,並擁有其全部智慧財産權。龍的傳人成功研製出“龍芯”,讓中國電腦産業告別了有機無“芯”的歷史。

    中科院重大項目“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的開發”負責人表示,將在三年內解決漿態床合成油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推動煤間接液化合成液體燃料技術的産業化進程,通過“煤變油”逐步實現中國石油基本自給。

    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並公佈其數據庫供全球無償共用。中國副總理溫家寶致信中國科學院説,這標誌著中國已進入世界基因組研究的前列。

    正式啟動的“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是中國首次以自己創新的先進空間探測計劃參與國際合作,專家稱,其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空間物理學科的發展和地球空間探測水準的提升。

    喜固可喜,憂亦堪憂。

    今年三月正式出任中國科技部部長的徐冠華院士,在不同場合多次表達出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憂心忡忡:

    目前,中國原始性創新能力不足的狀況及其現實影響日益突出和尖銳。一方面,在科學技術領域,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這兩類科技大獎的一等獎連續幾年空缺,反映出中國在揭示科學和技術原理、方法上缺乏突破性的成就;另一方面,在産業技術領域,中國的發明專利只有日本和美國的三十分之一,南韓的四分之一。

    被稱為中國科技“國家隊”的中國科學院,領隊路甬祥院長在年初的院工作會議上,也坦承該院本世紀將面臨十大挑戰,包括科技創新能力、重大關鍵技術整合、智慧財産權保護、科研成果産業化等等。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則對中國科技政策管理和科技界自身的許多弱點深表憂慮,認為這將使得中國科技的大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位著名的老科學家直言不諱地批評説,中國科技界當前普遍存在急於求成、熱衷跟蹤模倣、追求論文數量、評價和宣傳浮誇不實、學術爭論開展困難和跨學科協作很少等現象,並有文人相輕、論資排輩、“近親繁殖”等毛病,甚至在少數人當中,還出現弄虛作假、包裝炒作、抄襲行騙等違反科學道德的行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間有科學家表示,“喜”給中國科技以動力,“憂”給中國科技以鞭策。二十一世紀,中國科技將在不斷的喜與憂中實現跨越。(孫自法)

    新華社 2001年12月25日

    


科技論文,距世界先進水準還有多遠?
怎樣評價科學家
中國工程院成立産業工程科技委員會
美《科學》雜誌評出2001年世界十大科學成就
得獎不是目的,科研切忌“趕時髦”
對科技類出版社選題策劃的五點思考
世界科技在調整中發展
當代科技工作者的神聖責任
中國大力振興高科技
我國科技發展戰略將實現4大調整
2000年中國高校科技論文排行榜
潘書祥:兩岸科技名詞對照統一迫在眉睫
科學與倫理之爭
“十五”國家科技計劃全面啟動
科技興貿 成效顯著
未來十年中國農業將重點實施八大科技行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