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距世界先進水準還有多遠?

    ■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發佈的統計結果表明,2000年國際論文總量比上年減少近1%,而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國際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在上年增長近32%的基礎上,又增長7.6%,達到49678篇,穩居世界第八位。

    國際上普遍以各國科技論文發表狀況作為衡量科研活動的産出狀況、科技實力和水準的標誌之一。那麼,中國的科技論文和發達國家又有哪些差距呢?

    一是論文數量與先進國家相比相差較大。

    2000年,我國被《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數雖排在第8位,但與排在前3位的國家相比,僅僅相當於美國的12%,日本的25%,英國的23%。我國國際論文總數僅佔世界論文總數的3.55%。中國科技資訊所副總工程師武夷山分析此種情況時認為,由於世界論文總數的基數較大,所以中國要想上一個百分點,難度就很大。我們增加,別人也會增加。

    二是論文品質有待提高。據悉,1999年,我國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為1.99,國際平均被引用次數為2.27。中國科技資訊所所長梁戰平指出,2000年我國在《科學引文索引》上發表的論文只有30%被引用。

    三是我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較小。一種刊物中的論文平均被引用的次數被稱為“影響因子”。1999年我國被《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為56種,影響因子最大的為0.839,而《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的最大影響因子為47.564。2000年我國論文的部分影響因子尚未統計完畢,專家估計與1999年差別不大。

    作為我國科研主力軍的大學,所發國際論文和國外大學相比,差距不小。2000年,位居《科學引文索引》我國大學論文榜首的北京大學共發論文1105篇,而哈佛大學則為8000多篇。1993年,我國首次對全世界大學發表論文情況進行排名,中國尚未有一所大學進入前200名;1998年進行的一次排名,我國清華大學未進入前100名,尚不及南韓漢城大學。

    ■客觀分析為何落後

    科技論文作為科研活動的主要産出形式,反映出我國的科研實力和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但是,《科學引文索引》收錄論文均為基礎性研究,我們如果把握得好,不應和發達國家有如此大的差距。專家們普遍認為,影響中國高品質論文的産出有主客觀原因。主觀原因為科研投入的不足,其主要表現為:

    ————財政投入不足。據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和中國科技資訊所聯合調查顯示:1998年,我國的科學研究與試驗開發經費僅佔國民生産總值0.69%,而同期美國為2.77%,日本為2.89%,德國為2.32%,法國為2.20%。2000年,我國的這一比例雖達到1%,但與《科技進步法》確定的1.5%還有不小差距。

    ————企業投入不足。在發達國家,企業科研投入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而我國的企業則無長遠規劃,捨不得科研投入,導致産品研究、開發嚴重滯後,也影響了科研人員論文的品質。

    ————科研設備跟不上。幾乎所有接受筆者採訪的專家們都認為,中國科研人員的科研設備遠遠滿足不了科研的需要,和國外的差距較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德發是一位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博士,連續兩年獲《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我國農學類論文個人第1名。他坦言,像動物營養分析中最基本的消化代謝實驗,在美國做一次需1萬—2萬美元。我國實驗中的高壓液像色譜,做一個樣品需500元人民幣,一般一次實驗需100個樣品。僅此一項,就需5萬元人民幣。他供職的中國農業大學,硬體條件比較好,而在一般的科研機構,對此是不敢問津的。捉襟見肘的科研經費,常常使科研工作者買了設備就無錢雇人員。 

    有關專家還分析了影響高品質論文産出的客觀原因,一是人才流失較嚴重;二是論文的深度、前瞻性不夠;三是研究的範圍和內容和國際脫鉤,不被國際學術界認可;四是部分科研單位和個人強調科技成果應用,忽視論文寫作。 

    ■“十年磨一劍”不可偏頗

    針對中國論文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業內人士大聲疾呼,中國論文應迎頭趕上,否則會被經濟大潮拋得更遠。清華大學一位教授認為,中國科技整體水準和發達國家相比確實有差距,但我國在航太、核能等技術領域與國際水準比較接近,只要我們正視現實,努力追趕,就可以儘快縮小科技論文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這位教授還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加快高校對學生培養的步伐,可指導他們先發表一些相對簡單的論文,以提高其科研能力,做好人才儲備;二是要對青年人才進行嚴格訓練,採取扶持措施,促使他們早日獨立開展科研工作;三是要從國外引進學術帶頭人和先進技術設備;四是要提高研究的系統性、新穎性、創新性、前沿性。他説,“十年磨一劍”固然可以提高論文品質,但數量與品質是辯證的關係,沒有數量就談不上品質。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是耗不起這個時間的。(聶春林)    

    

    《經濟日報》 2001年12月24日

    


怎樣評價科學家
中國工程院成立産業工程科技委員會
得獎不是目的,科研切忌“趕時髦”
對科技類出版社選題策劃的五點思考
世界科技在調整中發展
當代科技工作者的神聖責任
中國大力振興高科技
我國科技發展戰略將實現4大調整
2000年中國高校科技論文排行榜
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再居世界第八位
兩岸科技名詞對照統一迫在眉睫
——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潘書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