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從“同心圓”到“逆轉地圖看台灣” 
劉國奮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杜正勝因提出“同心圓”歷史教育觀而名聲大噪。今年5月甫出任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即提出“逆轉地圖看台灣”,其強烈的“台獨意識”,且無教育行政經驗,杜正勝擔任台灣“教育部長”,島內有關各方不僅強烈質疑陳水扁的用人標準,而且對杜正勝的思想觀點和行為作風將給台灣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表示極為憂慮。從內定為“教育部長”到走馬上任,從原先的“同心圓”歷史教育觀到如今要“翻轉台灣地圖九十度”,一時間杜正勝又為紛繁的島內政壇添上一筆重彩。

一、研究中國定位“台獨”

杜正勝於1944年出生在高雄縣永安鄉的一個道士家庭,母親不識字。杜正勝在小學時對布袋戲很著迷,不僅愛看戲,而且也喜歡擺弄,甚至上課時還拿著布偶玩耍,因而常被老師責罰。有人認為杜正勝可能是因為熟悉布袋戲中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而對中國歷史産生興趣。1966年杜正勝選擇大學專業的志願始終是歷史,那年他就讀于台灣大學歷史系,後來又在該校的歷史研究所讀碩士。1976年到1980年期間,杜正勝任東吳大學歷史系講師、副教授,其後的人生經歷均與研究中國歷史有關,尤其是研究中國古代史:1980年至1984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1985年為該所研究員,1986年至1987年任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1987年至1993年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四組主任,1995年至2000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然而,杜正勝對中國的認同與其對中國歷史的研究並不成正比,他曾被“台獨分子”描述為:“自少年起對中國孺慕情深,直到半百之後才定位台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杜正勝的“台獨”意識開始顯露出來,並得到李登輝的賞識。1994年至1995年他擔任台灣“教育部”顧問室顧問,其間提出了由內而外、由近及遠的“同心圓”歷史教育規劃,聲稱台灣的中學歷史課應改變過去以中國為中心的歷史研究及教育觀念,改從台灣出發,先認識台灣,然後了解中國大陸、亞洲及全世界。1995年杜正勝出任“國立編譯館教科書《認識台灣(社會篇)》主任委員”,他將“歷史同心圓”理論編入1996年“國立編譯館”的中學社會科《認識台灣》歷史篇中。儘管杜正勝的有關觀點不斷受到質疑,但他個性相當固執,只要他認為是對的事、該做的事,即使得罪人,也絕不退縮,他並認為有一天那些反對他的人“頭腦會轉過來”。人們不知道他是怎樣從喜歡並研究中國歷史轉向“台灣獨立”的,杜正勝自己“頭腦轉過來”了,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杜正勝的政治光譜與“台獨”色彩靠得很近,因而2000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後他的人生旅程翻開另外一頁。

二、“故宮博物院院長”不忘“台獨”

2000年5月他以“學者”身份接任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當時外界對其博物館的管理經驗大為質疑。對此杜正勝表示,他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與藝術的聯繫相當密切,並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歷史文物陳列館為例,稱其在博物館的規劃管理上“並非生手”。儘管杜正勝在上任前聲稱會認真聽取各方意見,但掌管台灣“故宮博物院”後則我行我素,“故宮博物院”遂成為其實施“歷史同心圓”理論的另一塊試驗地。

就任前夕,杜正勝表示要將“故宮博物院”定位為“世界格局博物館”,聲稱“培養國際觀刻不容緩”,希望其當“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能為故宮帶來創新性的想法”。不過,杜正勝的“創新”是企圖以其所謂的“去政治化來呈現中國文明的普世價值”,使台灣“故宮博物院”從中國化到世界化過渡中實現真正的“去中國化”。説穿了,杜正勝對台灣“故宮博物院”進行的所謂“世界性定位”,目的是為擺脫原先的“中華民國法統”定位,以便為日後“台獨”保持對故宮文物的“合法”擁有權而預鋪後路。因此,在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任內,杜正勝積極主導設置以亞洲文物為主的故宮南部分院,這是其將“故宮博物院”重新定位的重要一環,其以“亞洲文物概念”沖淡“中國文物概念”的思路明確。

2003年初,杜正勝首次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搞了一個“福爾摩沙特展”,並親自為這項展覽寫了導覽手冊,名為“台灣的誕生”。杜正勝在其即將離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的一次研討會上宣稱,故宮藏品“應放棄民族/國家主義,改採世界主義”。這是其為即將結束“故宮博物院院長”任期所作的歷史總結,亦是他為進一步擁抱“台獨”所做的“貢獻”。

三、杠上“立委”場面火爆

杜正勝是個性格暴躁的人,他自己也認為“個性很急”,當年為消除人們對其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種種疑慮,他曾公開表示“會看實際的情況再作調整”。然而,他的火暴性子並未作多少調整,似乎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見長。去年杜正勝和“立委”李慶華因明代以後的台灣史是否納入中國歷史而發生爭論,杜正勝最後大動肝火,拍著桌子大吼,説自己“不是御用學者”。

在今年4月間他被內定為“教育部長”,當他朋友得知他將有此新職時,在為其高興之餘也有憂慮,認為他會“和立法委員杠上”。“立委”李慶安對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長”一事也直言不諱地表示,將會“增加更多紛擾紛爭”。事情發展果然不出所料,杜正勝從內定為“教育部長”到剛走馬上任的5月底,短短的一個月內,幾次在“立法院”備詢時與“立委”言詞交鋒激烈,場面相當火爆。

5月4日“立委”李慶華、李慶安批評杜正勝:一是對不認同其言論者毫無容納異己的雅量,竟用詛咒對方“去見閻羅王”的離譜方式予以回應。二是為其助手評職稱時,在承認大陸學歷上有“違規偷跑”行為;三是杜正勝碩士論文的出處有不當引述,他在《城邦國家時代的社會基礎》論文的注解八中竟寫著“誰説的,我已忘了,但現在也沒有去尋找的必要,反正我不打誑説謊”。他們批評認為,這樣的論文是錯誤的示範,“實不足任教長”。對於“立委”的批評杜正勝深感惱怒,最後拉高嗓門回答稱,他對“過去説過的話也不後悔”,“一切都可以檢驗!”

杜正勝5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演講時聲稱,台灣過去以中國為中心的歷史教育及研究有必要作出調整。不過他這次“調整”十分直觀,跌破人們的眼鏡。當時他拿出一幅東亞地圖,將其逆時針轉了90度,讓台灣置於中央位置,中國大陸、菲律賓及日本圍繞台灣四週,聲稱這麼做可以讓台灣民眾“以不同角度看問題,台灣也可以是世界中心”。2天后,杜正勝首度以“教育部長”身份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備詢,親民黨“立委”李慶華和李慶安批評他逆轉地圖90度是“自大又自卑”,並稱他為“杜正勝先生”而不叫他“部長”,對此杜正勝大為光火,兩次爆發激烈言語衝突。

5月27日,杜正勝的“逆轉地圖説”再次在“立法院”質詢時受到抨擊,甚至民進黨籍“立委”沈富雄都直言批評杜正勝,倒轉地圖看台灣“像是深綠基本教義派沒事找事”,“無端惹上不必要的口水爭議”。這次備詢儘管有泛綠“立委”出面支援,但杜正勝最後還是很惱怒地回擊沈富雄,稱“我並不是民進黨員”。

杜正勝的傲慢答詢,台灣“立委”認為他“不懂得質詢規範”,而其政治性格顯露無遺,使島內“對他學者中立客觀形象的期待落空”。

四、擔任“教育部長”倍受質疑

意識形態鮮明的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長”,在島內引發的爭議更甚于4年前他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首先質疑他主張“歷史同心圓”理論,擔心他上任後會大力落實該理論,從而把台灣教育“帶向完全本土化的衚同”。台灣教師團體和家長團體呼籲杜正勝謹守中立,應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切勿讓意識形態介入教育。其次對杜正勝不熟悉教育深為憂慮,希望他趕快用功,儘快進入角色,因為教育界沒有辦法等待。“立委”李慶華更是指杜正勝接任“教育部長”不適任。再次對陳水扁的用人制度提出批評,台灣家長團體對這項人事安排“感到非常失望”,認為讓人感覺不到陳水扁當局對教育的關心。台灣有學者認為,杜正勝是有霸氣的人,以他的個性,“鐵定會在教育界搞出很多問題”。

“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為此辯解時提出所謂“新教育部長四個條件説”,即:一、必須具備教育背景;二、擁有足夠的人文素養,像是文化、藝術、歷史;三、具有行政經驗;四、必須要有改革的熱忱。他並進一步強調,“教育部長並非一定要由大學校長出任”,杜正勝雖未擔任大學校長,但他在島內外“享有的學術聲望比大學校長還要崇高”,而且在“故宮博物院院長”任內的種種表現,“足以承擔教育改革重責大任”。對於杜正勝的升遷,島內輿論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杜正勝接掌“故宮博物院”以後,和“行政院”團隊關係密切、互動良好,尤其是他的政治色彩相當鮮明,知道適時支援陳水扁。例如,今年2月間台灣學界發起所謂“支援公投連署”活動,杜正勝立場鮮明,當即參與第一波“支援公投連署”的活動。以選舉為軸心的陳水扁,賞罰分明為嚴肅團隊紀律的第一準則,因此在這一次改組中,被提拔的人都是這次選戰的“重要功臣”,杜正勝也不例外。對此親民黨“立委”舉行記者會表示,這次改組是“只問輔選、不問專業”。台灣教育問題重重,陳水扁上臺後進行的教改更加深了問題的嚴重性,對於不熟悉教育的杜正勝來説是一大挑戰。一向自信有餘的杜正勝此時不得不承認,他“對教育了解不深,得要多做功課”。

五、自恃靠山一意孤行

台灣輿論認為,十年教改雖問題較多,但歷任“教育部長”在施政上也多能與政治劃清界線,在涉及意識形態的爭議時,努力保持“教育凈土”免受意識形態污染。據臺報報道,前任台灣“教育部長”黃榮村主張“教育應該中立”,“教育部長不該站臺”,以便讓教育界留下一塊凈土,因而沒有在今年3月選舉大力參加輔選。加之黃榮村被陳水扁當局認為推動“本土教育”不力,因而他還在外國訪問時就傳出被撤換的消息,此種做法讓島內不少人覺得不近情理。台灣輿論認為,挑選“獨派”色彩明顯的杜正勝任“教育部長”,表明陳水扁當局“再也受不了教育始終處在政治無法掌握的‘化外之地’,決定賦予新部長在教育體系內遂行本土化的任務”。其實一些“台獨”分子早就迫不及待地認為,十多年來台灣改革步伐雖較快速,但“認同台灣”的發展卻相對較慢,其原因“是長期缺乏本土教育的後遺症”。

儘管島內對他擔任“教育部長”有諸多批評,但是杜正勝自恃上有台灣高層撐腰,下有某些“台獨”分子支援,剛上任他就擺出一付傲慢架勢對待批評者,並執意要推動“台灣本土化教育改革”。杜正勝對於陳水扁選擇他任“教育部長”一職的用意可謂心知肚明,5月20日他在主持第一次“部務會議”時就宣稱,“在教育及教改的路上,很可能遇到種種問題,所有教育部同仁都應該面對現實、客觀分析政策,不能被社會上混亂的想像誤導了教育方向”。5月24日,他在“中央研究院”演講時再次表示,台灣過去的歷史教育及研究都是以中國為中心,這是不對的,談話中仍發出他的“歷史同心圓”論調。島內對杜正勝執掌“教育部”的疑慮不無道理,因其“台獨”立場鮮明,在意識形態挂帥下,他連地圖都可以翻轉來看,由他主導的所謂教育改革將給台灣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前景亦就可想而知了。

中國網2004年7月8日


臺“行政院”:杜正勝將任“教育部長”
加速教育“本土化” 台中小學將統一閩南語用字
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官員否認將開放採認大陸學歷
台灣教育部門稱將再考慮高中歷史內容切割問題
臺教育部門稱將“中華民國史”編入“中國史”
國臺辦:臺當局修改高中歷史課荒謬絕倫!
台灣各界人士強烈抗議當局將中國史變“外國史”
台灣當局在教育領域推動“漸進式台獨”的主要表現 
台灣教育改革為何至今不成功? 
臺“教育部”修訂中小學課程內容引起爭議
九年制教育漏洞百齣 臺“教育部”面臨重壓
台灣“譯音系統之爭”風波又起:“中文拼音方案”被退回
台灣:中文拼音“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