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永遠的魯迅

仲言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魯迅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紀念日。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認為他是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偉大也引來不少的嫉恨,他生前死後一直沒斷過被誤解、曲解、中傷甚至是誣衊。昔日曾有過敵人的通緝和圍攻;也有“令人寒心”的來自“同一營壘”的冷嘲熱諷、明槍暗箭;“文革”時曾被別有用心者視為階級鬥爭的工具,拿魯迅的只言片語作為整人的“投槍和匕首”。進入新時期以來,也有人鄙薄革命文藝傳統,對魯迅採取不負責任的批評態度,甚至進行撒潑罵街般的攻擊。什麼“烏煙瘴氣鳥導師”一類的謾罵;什麼“光靠一堆雜文是立不住的”一類的酷評;什麼“棄醫從文是學醫失敗的結果”一類的貶損,可以説,從人格誣衊、學術貶損到政治攻擊無所不有。這些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喧囂,恰恰反映了某些人的一種投機心理——靠罵名人來哄抬自己。

    鬱達夫生前感慨,一個不知道尊崇偉人的民族是可悲的。靠罵偉大的民族英雄來抬高自己的人,恐怕不僅僅是可悲。

    魯迅畢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他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文學為武器,深刻揭露封建主義、軍閥勢力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他積極支援並參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的鬥爭,為維護民族尊嚴、爭取人民解放而戰鬥,表現出高昂的愛國主義激情和民族氣節;他尖銳揭示了國人身上存在的國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渴望以理性精神開啟民智;他在嚴格解剖他人的同時,更加嚴厲地解剖自己;他面對殘酷的文化圍剿,以堅韌的戰鬥精神不懈抗爭,成為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和領袖;他堅持文藝為人生為革命的道路,始終“和革命共同著生命”,深信“惟新興的無産者才有將來”,用如椽巨筆,承擔起“啟蒙”與“救亡”的雙重歷史責任。魯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筆、卓越的藝術才華和淩厲的戰鬥風格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愛戴與尊敬;以其一生的輝煌業績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崇高地位。魯迅留下文化遺産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魯迅,魯迅的思想和精神不會過時。魯迅所走過的從愛國主義到共産主義的道路,是中國一切進步知識分子的必由之路。魯迅身上體現出的中華民族不畏強敵、拼死禦侮的愛國主義精神,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寶貴傳統,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優秀品德和“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崇高人格力量,依然是需要特別尊崇的高尚風範;魯迅筆下所尖銳揭露的社會痼疾今天仍未根除,啟迪民眾心智“改變國民精神”的路途依然很長;魯迅憂國憂民的責任意識,“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不為各種“紙糊的高冠”所陶醉、“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境界,依然是我們完善人格修養的榜樣;魯迅以博大的胸懷和氣魄倡導的“拿來主義”,在開放的條件下,不僅是衡量民族自信心的標誌,也是建設先進文化、促進國家富強所必需的;“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鬥爭中,“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而在世界範圍內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文化相互激蕩的條件下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依然也是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的方向,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也是我們先進文化繁榮發展的方向。

    魯迅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永遠是我們當之無愧的“民族魂”。

    

    《人民日報》 2001年09月21日第四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