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等:2008年建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基本框架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海關總署聯合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區和相關部門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環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意識,規範食品企業生産經營行為和食品市場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準為目的,以加強食品生産經營企業信用建設為核心,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綜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規範、管理服務系統與運作機制建設,從2004年至2008年,通過5年的建設,逐步建立起我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作機制。

當前食品市場秩序混亂的局面還沒有得到徹底扭轉,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仍然十分嚴重,特別是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生産經營企業信用嚴重缺失。近年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三綠工程”、“食品安全行動計劃”,開始探索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建設,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據介紹,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體制、食品安全信用標準制度、食品安全信用資訊徵集制度、食品安全信用評價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獎懲制度等6個方面。

食品安全信用資訊來源於政府、行業和社會3個方面。政府資訊主要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基礎監管資訊,行業資訊包括行業協會的評價等,社會資訊包括新聞媒體輿論監督資訊、信用調查機構的調查報告、認證機構的認證情況、消費者的投訴情況等。

為鼓勵食品生産經營企業通過努力,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信用水準,結合目前社會信用等級建設情況,原則上確立食品安全信用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四級制。根據信用等級狀況,對食品生産經營企業實行分類監管。對長期守法誠信企業要給予宣傳、支援和表彰,如在年檢、抽檢、報關等方面給予便利,建立長效保護和激勵機制。對嚴重違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假售假等嚴重失信的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可採用信用提示、警示、公示,取消市場準入、限期召回商品及其他行政處罰方式進行懲戒;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工商總局網站 2004年05月31日


《法制日報》: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
廣東:建食品安全預警資訊發佈制度
食品安全整治將實行責任追究制
奶製品列為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重點
國內首份《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日前發佈
衛生部食品預警:嚴禁出售霉變甘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