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到哪兒去就業——專家分析入世後就業形勢

    入世與國人就業息息相關。近日,國內數位研究宏觀經濟和就業問題的專家,向記者分析了入世後我國的就業形勢。

    農業國轉向製造工業國

    莫榮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業和勞動力市場研究室主任。他分析,入世後,我國的産業結構將進行大調整,主要特徵就是從農業國轉變為一個製造工業國,這必將帶動就業結構大調整。

    莫榮分析説,我國小麥、大米、棉花等屬土地密集型的大宗農産品,生産成本高(價格高於國際市場20%~70%)、品質低、缺乏國際競爭力。入世後,肯定會産生部分進口替代。外來衝擊,會使主要糧食和棉花價格走低,減少農民收入,從而影響就業。

    莫榮估計,按3%(配額為4%~5%)的糧食進口計算,同比減少的就業機會大約為1000萬個。如糧價下降,對農民收入和就業的影響會更大。在以農業收入為主的經濟欠發達和落後農村地區,剩餘勞動力問題將變得異常突出。

    “入世後,我國將由農業國轉向製造工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劉世錦説。

    他解釋説,經濟全球化就是各經濟體按各自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入世後,我國的比較優勢在於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和成體系的加工組裝製造業,只有在有比較優勢的産業培育核心競爭力,並主動地、有選擇地接受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余斌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他説:“入世後,中國法律、政策、政府行為將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加之巨大的市場潛力,將對外資産生更大的吸引力。中國有望繼二戰期間的‘美國製造’和70~80年代‘日本製造’後,成為世界新的製造中心和加工中心。”

    過渡期將産生較多磨擦性失業

    莫榮認為,從長期(10年左右)看,入世有利於我國就業總量的增加。但入世初期,就業形勢將十分嚴峻。他從入世對我國傳統行業和原有就業格局的衝擊兩個方面具體分析原因。

    為抵禦外資及其産品的衝擊,冶金、汽車、機械、糧油加工、電子通訊設備等受負面影響較大的行業,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必然伴隨大量的裁員與轉崗問題,導致失業人員增加。入世初期,外資的進入和貨物、服務進口的轉移效應會大於出口的創造效應,導致就業機會減少。中西部地區傳統工業及農業受到衝擊,就業機會也會減少。上述因素預計將使城鎮失業人員額外增加300~400萬人,失業率大約攀升2個百分點。

    入世初期,正值我國新舊體制全面交替,90年代後期大量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的下崗職工,將在2003年面臨“出中心”的問題(300萬人左右)。入世導致的新一輪結構調整産生的失業人員、預計進入市場的下崗職工、農村轉移的富餘勞動力三股力量將不可避免地交匯在一起,這都將使就業矛盾更加突出。

    勞動密集型産業有利就業

    由於測算方法不同,目前對入世將使我國增加多少就業機會,國內外專家意見不一。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業和勞動力市場研究室主任及國際失業與就業委員會的專家,分別認為入世後我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為160萬個、300萬個和1200萬個。

    儘管數據差距較大,但有一點專家們的意見是一致的,那就是入世後紡織、服裝、食品、皮革製品以及建築、建材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將有利於就業。

    莫榮舉例説明——

    入世後,我國紡織品在設限國的配額,能在現有基礎上每年提高25%~27%,預計每年能增加50億美元以上的出口。按照1億美元能夠增加1萬個就業機會計算,每年能增加就業機會50萬個。

    隨著市場繁榮、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和城市化的發展,房地産市場需求會不斷增加,建築業産出也將增加。建築業具有很高的産業關聯度,會産生對就業多層次的帶動效應。

    此外,專家們説,入世後,我國第三産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就業機會也有望大量增加。

    王通訊是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他提供的資料表明:入世後前7年,紡織業、服裝業、食品加工業、建築業、服務業將分別增加職工282.5萬人、261萬人、16.8萬人、92.8萬人、266.4萬人,增幅分別為23.6%、52.3%、2.1%、2.2%、2.1%。

    “對於入世後需要找工作的人來説,只要國家根據就業結構變化及時制定、調整相關政策,就業的‘麵包’會有的。但對具體個人特別是那些潛在失業人群而言,就業機會未必會一個蘿蔔一個坑地對應到他身上。只有根據未來就業形勢的要求主動學習相關技能的人,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就業崗位。”王通訊説。

    

    《中國青年報》 2001年11月08日


網路大學遭就業冷遇
大學生就業指導須改革
大學生就業:首選IT業 最中意城市是上海
北京明年就業供大於求
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
“十五”下崗再就業壓力大
專家:從畢業生就業率看就業市場十大趨勢
中職生七種就業渠道
就業:熱門問題誰研究
建立勞動就業登記制度 勞動力流動不再受限
入世後就業市場增壓 專家支10招應對失業
勞動部:四大政策應對就業三大難題
胡鞍鋼稱中國城鎮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就再就業援助行動答記者問
2000年度我國就業結構進一步改善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