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喚醒民間資本

黃文夫

    有跡象表明,民間投資自去年年底以來開始回升。有消息説,注入南京郊縣景點開發建設的民間資本已近10億元;湖北當陽縣民間資本投資總額已逾10億元;內蒙古近3年來有21億民間資本流向公路建設,“十五”期間每年90億元公路投資規模中,將有2/3來自民營企業;浙江溫州民營企業出資2億元,買下溫州大學60%的股份,使之成為內地第一所股份制的全日制綜合大學;義烏市今年安排的總投資超過83億元的重點工程建設中,80%的投資來自民間……據統計,上半年集體經濟投資1176億元,增長7%;個人投資1462億元,增長8.6%,增幅比上年全年提高2.7個百分點,初步扭轉了上年全年略有下降的狀況。

    儘管新一輪民間投資熱似乎就要到來,但也有跡象表明,民間投資的形勢並不樂觀。首先,與巨大的投資空間相比,目前尚有鉅額民間資本存在發揮作用的可能。1993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長幅度連續五年高於政府投資增長幅度,但增長幅度逐年下降。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投資力度加大、增幅上升比民間投資更快,另一方面表明政府投資在調動和引導社會各方參與方面,還有很大餘地。民間投資比重較大的浙江省,目前仍有3500億元民間資本處於“休眠”狀態。全國6.7萬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和1萬多億手持現金、1萬多億元的外資與手持外匯,以及市場上的約3萬億金融資産,為民間投資提供了一定的資本條件。如何把可能轉變為現實,是經濟界關注的課題。

    其次,一直被看作經濟回升重要動力的固定資産投資中,民間資本投資不夠強勁。民營經濟近年來的發展存在兩個反差很大的現象,即固定資産投資增長乏力和註冊資本快速擴張及産出的快速成長。因而有學者認為,民間資本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減緩增加了內需不足的壓力,並提醒民營企業介於投資行為和儲蓄行為之間的,其中有的方式更接近儲蓄行為的“中間性”投資值得關注。“中間性”投資主要包括投資于金融企業,開辦或參股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于證券(股票、國債)等金融資産;投資于産權市場,通過産權交易和企業並購獲得産業能力。

    第三,地區間存在不均衡現象和主要投入的行業範圍較小。與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尤其沿海地區民間投資比重較大且有回升跡象。廣東民間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中的份額已上升到43%,浙江已佔全社會投資總量的2/3。資料顯示,雖然國民經濟16大行業都有民間投資(不含城鄉私人建房投資)介入,但卻主要投向房地産業、製造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其他行業投資比重總計最多兩成左右。

    擴大投資是當前中國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大量的政府投資能否啟動民間投資;假如財政政策淡出,如何調動起民間投資主體的積極性,以啟動消費,從而形成擴大內需的合力,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上週六,在京舉行的國光優秀青年企業家創新研究獎勵基金首屆評獎及理論研討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戴圓晨等針對民間投資的現狀,提出今後要保證經濟增長,還要在非國有經濟上下功夫,要繼續為民間資本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環境的確有所改善,但有些政策措施尚需進一步落實。早在2000年初,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就指出,促進民間投資,要全面清理過去的各項規章制度,明令取消對民營經濟各種各樣的歧視性規定。這項任務還沒有完成。朱鎔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所作的報告中宣佈,今後凡是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內資均可進入。有關民間資本行業準入和市場準入問題雖然正逐步解決,但政府還應加快對現行的行業準入政策進行清理,除關係國家安全和國家必須壟斷經營的行業外,應進一步對內開放,對已經向外國資本開放的領域,原則上應儘快對非公有制經濟開放,允許國內民間資本進入。

    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辦法,目前,需進一步縮小執行過程中的差距。中小企業是民間投資的主體。我國工商註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佔全部註冊企業總數的99%。中小工業企業的總産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已分別佔全國總量的60%、57%和40%;全國800萬戶中小企業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和60%的出口總額。90年代以來,工業年增産值的76.6%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拉動民間投資和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喚醒民間資本,任重道遠。從短期看,民營經濟會在政府大力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背景下獲得一定發展,但就長期發展趨勢看,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投資環境問題,比如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消除思想障礙,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手續,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等,民間投資就不可能有一個實質性的突破。

    

    《中華工商時報》 2001年7月2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