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誠信:留給社會的一道考題

《工人日報》評論員劉家偉

    隨著今年高考的結束,一個直接關於“誠信”的話題進入了千家萬戶。

    起因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關鍵時刻,一個學生被迫需要放棄一種品質以求得安全,在金錢、美貌、前途、誠信等幾種可供選擇的品質中,這位學生選擇了放棄誠信。就這麼一件事,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

    有媒體報道説,這道考題引起了全社會廣泛的議論。而其中的基本觀點也是絕然對立的: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競爭加劇了欺詐風,我們社會的“誠信”已經降到了最低點,因而這道題對學生正確認識“誠信”極有意義;另一種看法則認為“沒什麼意思”,社會已然如此,對學生灌輸“誠信”不切實際。

    真應該感謝命題者的良苦用心。因為,它不僅考較著學生們對“誠信”品質的認識,如今這道題實際上又留給了社會,考較著每一個社會成員———儘管後者可能是命題者始料不及的。

    無論持哪一種觀點,都可能是人們源於自身經歷的某種刻骨銘心的認識。因而這種認識再一次凸現了正在走向市場經濟的我們社會的“誠信”問題。對於這一問題大範圍的、強烈的關注,顯然,也正是我們非常願意看到的。

    嚴格地説,“誠信”問題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面對社會轉軌時期道德的滑坡、信譽的缺失,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輿論傳媒不遺餘力,然而,我們看到的社會現實依然不容樂觀。

    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假煙假酒毒米毒茶大肆盛行,社會經濟生活中爾虞我詐時有發生;誠實勞動勤勞致富成了笑柄,坑蒙拐騙投機取巧成了“能人”……從道理上講,相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應該或多或少地會有一些認識,比如,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誠信”是契約實現的基礎;再比如,“誠信”是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缺了“誠信”,市場經濟的發展必將産生巨大的障礙,我們社會的進步可能就是一句空話,等等。

    然而,進一步的討論使我們發現許多人的認識其實還停留在表面或口頭上。最明顯的特徵莫過於:在指責他人欺詐失信的同時,在對社會“誠信”淪喪表現出深惡痛絕的同時,自己卻在利益的驅動之下採取著有悖于“誠信”的手段和方式。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無疑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一個人都自覺把它當做自身立足社會的基礎,道德的回歸才具備了某種可能性———這應當是我們對於這一問題的最基本的理解。

    同時,“誠信”還體現了一種能力要求。尤其在推進市場經濟的今天,道德的約束固然重要,制度的建立也不可或缺。與其求助於道德的虛幻,不如著手于制度的剛性。事實上,比如不久前深圳出臺的對於搞垮企業者的“全面禁入”,比如個人信用機構和機制的逐步建立等等,這些日益完善的制度對於全社會“誠信”品質的確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莘莘學子把對“誠信”的認識寫在了考卷上,儘管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誠信”的成分。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也必將別無選擇地面對這道考題———以“誠信”的名義!

    

    《工人日報》2001年7月11日

相關新聞

小英雄引發沉重話題:未成年人的自救與救人

黃金滿屋如一夜黃梁 中國八類短命“富人”結局

貧困家庭為何放棄“低保”?

吳敬璉:改善社會就業環境是再就業的新出路

中國立法人員建議儘早批准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