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其興:走出“黃宗羲定律”

    將人民利益、地方發展和法定義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縣鄉兩級政府産生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農問題的癥結表現在縣鄉兩級財政的結構性矛盾上。具體體現于兩點:其一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大部分事實上由農民負擔,其二是地方行政機構臃腫。

    解決三農問題的“三點論”有兩種表述方式,其一是“農民免一點、機構減一點、中央轉一點”。“農民免一點”指減免部分農村稅費。在新一輪的農村稅費改革中,將農業特産稅改徵農業稅,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稅基。“機構減一點”指精簡鄉村行政機構。“中央轉一點”指加大中央財政對縣鄉兩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2003年擬安排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為4207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加了140億元。

    第二種表述方式是“一增、二改、三輸出”。“一增”即增加義務教育的財政預算,使義務教育真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品。“二改”即推進縣鄉兩級行政體制改革。“三輸出”即穩步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大農村人口向非農領域輸出的力度。最近,《居民身份證法》的出臺和《收容遣送辦法》的廢止,使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農民免一點、機構減一點以及推進縣鄉兩級行政體制改革,關鍵在於找到一個突破口,將機構精簡從制度建設的源頭抓起,走出機構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歷史上每搞一次“並稅”改制,就會催生一次雜派高潮,史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黃宗羲定律”。清華大學的秦暉教授説,中國傳統賦役歷來就是“明稅輕、暗稅重、橫徵雜派無底洞”。

    目前全國農村有2000多個縣級、4萬多個鄉級、70多萬個村級政府。在這三級政府中,正式、非正式、臨時抽調的人員加在一起近6000萬。而僅全國4萬多個鄉政府負責人購車、養車、用車的花費,一年就達千億元以上。因為龐大官員隊伍要錢花,而本級財政收入不夠,中央財政又不可能補貼,他們大多會利用手中的權力,把他們的開支以各種名目的收費轉嫁到農民身上。

    實踐證明,農村的村民自治仍有待完善。如何應對,不應在村民自治本身尋找答案,而應繼續向上一級行政體制改革拓展。對於縣鄉兩級行政機構而言,由於他們直接與農村稅費的使用和徵收相互關聯,進而關係到未來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以及全面小康建設的實現,因此必須加以改革。

    在真正意義上推進基層選舉,最大程度地賦予縣鄉兩級政府以施政彈性,在保證執行上級機關賦予地方政府的法定義務的情況下,在定編制、定職能、定人員等方面,賦予縣鄉兩級政府充分的自主性,在這一改革架構下,通過候選人之間的充分競爭,將自動降低基層行政機構的規模,同時提高行政效率。並且,在候選人和透明監督的雙重壓力下,機構設置再度膨脹的可能性較小。

    將人民的利益、地方的發展和法定義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協調此三者最根本利害關係的基礎上,使縣鄉兩級政府産生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以“競爭約束”和“透明監督”對機構設置進行規劃,在基層行政機構內形成內部制衡的激勵和約束鏈,才能有效遏制機構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惡性迴圈,走出“黃宗羲定律”的怪圈。同時使基層行政經費徹底降下來,為進一步減免農村稅費創造條件。(喬其興)

    國際金融報 2003年7月10日


喬其興:匯率浮動重在時機選擇
喬其興:“非典”大局下的轉型經濟
喬其興:購買力平價與原創性
喬其興:戰爭切分世界格局
喬其興:細話主要矛盾
喬其興:制度創新——國資改革之必然
喬其興:呼喚“凱恩斯主義”
喬其興:錯位的“晴雨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