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其興:細話主要矛盾

    今後若干年的主要矛盾是人力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這又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勞動人口迅速增加與就業機會相對偏少之間的矛盾;二是總供給充沛與總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六大進一步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應該説,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也就是説,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後的生産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只不過,在我們的提法中,將這個“主要矛盾”進一步加以細化和分解了。

    在由“短缺經濟”過渡到“過剩經濟”之後,表面上看來,似乎“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不再增長或增長緩慢了,實際上不然。人民群眾的生活標準和發達國家的生活標準相比較,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所謂的“過剩經濟”,只不過是一種相對過剩的現象。這個“相對過剩”具體體現為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結構性矛盾。也就是説,總供給充沛的同時,有錢人不想花錢,而沒錢人想花錢卻沒有錢,以至於出現總供給的過剩。所以,當“貧富差距擴大”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將會阻礙宏觀經濟進一步增長。

    我們也可以將“落後的生産力”分解為兩個層次:一是生産力的技術性的落後;二是生産的數量上的落後。前者指的是“質”,後者指的是“量”。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生産力的“質”和“量”上的落後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發展到今天,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怎樣更加協調地理順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以使實際的經濟增長率達到或接近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水準。

    這一提法的現實意義還在於:目前,更主要的是進一步增加“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而不是進一步提高生産力。不過,如果因此認為我們的論點是“生産力”已經足夠先進了,不需要再進一步提高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意思是説:目前,增長緩慢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已經影響到生産力的進一步提高。促使“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快速增長,自然會使生産力水準進一步提高。生産力水準提高了,可以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從而使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進入到良性迴圈的狀態。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資源狀況的“五分法”,也就是説,將一國的資源狀況具體化分為人力資源、實物資本資源、貨幣資本資源、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資源,那麼,目前,中國資源狀況的主要矛盾是人力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

    在人力資源相對過剩、其他資源相對稀缺的情況下,必然體現為勞動人口迅速增加與就業機會相對偏少之間的矛盾。而擴大就業的根本途徑是解決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結構性矛盾、促使宏觀經濟高速增長。只有在宏觀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就業機會,解決人力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

    所以,我們説,今後若干年的主要矛盾是人力資源相對過剩的矛盾。這個矛盾與“落後的生産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並不是對立的,而是後者的細化和分解。

    《國際金融報》2003年02月10日


李善同認為:經濟主要矛盾仍是內需不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