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發展如何擺正心態

    “離流通業的全面開放只有兩年時間了,這是最後的保護期,國內企業千萬不要虛度光陰,要抓緊時間儘快發展。近日,北京市商業企業協會副秘書長高以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由衷地道出了這樣的話。他認為,面臨外資巨頭的進入,本土企業要有信心,更又要有迫切感。

    記者: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零售業的進入是有門檻的。零售業一年來的發展也是格外引人注目,您認為零售業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是怎樣的地位?

    高以道: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之下,是重生産輕流通的。可入世一年來,這種狀況有了重大改變。

    去年初,江澤民同志曾提出:“消費通過流通決定生産,只有現代化商業才能有現代化的工業。”國家經貿委也進一步明確了流通業先導産業的地位,它不再僅僅是過去所謂生産環節的末端。而零售業在整個流通領域中又處於龍頭地位,商業零售業在入世之年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零售業的重要地位體現在哪呢?它一方面能引導生産,另一方面又能引導消費。

    以往很多人根據馬克思的理論,認為“生産決定流通”,但實際上同樣是馬克思的理論,流通也可以決定生産,尤其在我們擺脫了短缺經濟、進入買方市場,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商業就成為了瓶頸。

    如果零售業不發展,對生産環節來講,就不能適應消費,會造成産品積壓,企業虧損、倒閉;而消費如果脫離了零售,將無法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也無法滿足人們對更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整個社會就會停滯不前,造成的損失將會是全社會的——工業企業倒閉,投資浪費,員工失業,從而引起各種社會問題。

    記者:國外的經驗怎麼樣?有什麼值得讓我們借鑒的嗎?

    高以道:發達國家的第三産業(包括流通業在內)一般佔到國民經濟的70%至80%,經濟越發展,第三産業越發達,這也是世界共同的趨勢。去年,沃爾瑪超越IT、汽車、房地産等行業的知名企業成為世界500強第一。

    另外,吸納就業也是第三産業的特別重要的作用,隨著第一、二産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相當一部分勞動力都轉移到勞動密集型産業第三産業中來。形成良性迴圈後,經濟才能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才能不斷提高,並且這個過程將是沒有盡頭的。

    比較其他産業、行業、零售業投資較小,但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進出口和消費,其中進出口、消費都與零售業有著直接的關係。這邊引導生産,那邊引導消費,商業零售業實際對整個國民經濟加速運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業零售業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內貿,外貿也有很大發展空間。中國零售企業該放眼世界零售市場了!現在我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很少,但同時有大量的商品出口。引進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領域,能産生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像沃爾瑪這些大跨國企業的全球採購,把中國的商品配送到全世界。

    記者:外資企業相比較國內企業有很多優勢,很多企業都擔心在外資大舉進入我國零售業的情況下如何生存,對此您怎麼看?

    高以道:面對外資進入中國零售業,我國的零售業大可不必悲觀。實際情況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零售業是完全被外資控制的,大量事例表明,即使是本國的中小零售企業在跨國巨頭的“緊逼”之下,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舉例來説,北京的燕豐商場和家樂福國展店相距不到200米,絕對是“貼身競爭”。家樂福開業時確實搶走了大批顧客,使燕豐商場銷售額下降。可是之後,燕豐商場卻仍是不斷發展,不僅把老顧客吸引了回來,而且還在不斷擴張。燕豐開業時營業面積是1000平米,在競爭中,營業面積反而發展到5000平米,外邊又開了上千平米的分店。

    問題的關鍵是“錯位”。首先是商場定位,家樂福面對的是流動顧客,全北京市的顧客,而燕豐商場就以社區顧客為主,並且注重和周邊居民的親情關係;其次是業態間的錯位,家樂福是大型超市,而燕豐是櫃檯式銷售,兩者其實是各有優劣。

    記者:入世這一年來外資的表現怎麼樣,是不是加快了發展步伐?

    高以道:零售業入世一年來的情況,用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的話來説就是“正常平穩,沒有一擁而上,沒有大的衝擊”,外資開店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我國的零售業還沒有出現大的波瀾。

    記者:外資進軍步伐平穩有什麼原因嗎?

    高以道:到目前為止,外資進入零售業還有一系列屏障,首先便是政策屏障。我們的零售業仍然處在保護期內,外資要進入便需要經國家審批。目前主要是地域、股份、店數等各方面的限制。零售業剛開放時曾經失控過,但後來國家進行了幾次清理,逐漸扭轉了局面,現在國家還在加強這方面規劃的控制。

    面臨保護期,跨國巨頭沃爾瑪物流配送的核心競爭力就體現不出來。本來按照沃爾瑪在國外的經驗,通過設立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網路來輸送商品,既有價格優勢,又有時間優勢,但這些目前在國內就是實現不了。道理很簡單,就算它資本雄厚,也不能隨意開店,現在都是零星建店,以這樣的規模無法達到配送的規模效益,投資建立配送中心就是賠本。

    外資在中國遇到的更深層次的屏障是文化的屏障。保護期可以過去,但文化差異是長期的。在外資進入中國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百貨店業態,我們看到大批失敗的先例。外資老闆自以為對中國很了解,但到最後都紛紛落馬,説到底就是因為文化差異的問題。

    第三道屏障就是中國的一些零售企業也在迅速崛起。如國內排名第一的連鎖企業上海聯華,目前已經開始了全國發展戰略。

    説來説去,在保護期內,外資企業還有各種屏障,國內企業要抓緊趕快發展。

    在外資進入中國的過程中,外資之間也是有競爭的。最典型的是沃爾瑪和家樂福的競爭,這兩家全球排名前兩位的巨頭企業,在全世界拼殺。它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中國企業,而是世界500強裏的零售商。在互相競爭的過程中,它們必須拿出自己的殺手锏,這正好給國內企業一個在門前學習和考察的機會。如果企業的學習能力特別強,那它就能迅速成長起來。這在國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萬佳,現在是華潤萬佳,它恰恰就是在和沃爾瑪面對面的競爭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的,國外企業也不得不嘆服。

    記者:您認為現階段國內的零售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怎麼樣?企業真正面臨的危機是什麼?

    高以道:去年國內GDP保持了8%的增長,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也在兩位數,而國內在零售業中,連鎖企業的銷售額增長最快,超過了20%,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什麼大家紛紛到中國來呢,尤其在911之後,都跑到中國來了,就是因為國內形勢非常好,入世談判和之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都是很穩健的,給大家儘量留出成長和抵禦外資的時間。

    目前這段時間正是從國家到企業都在拼命做大做強的時候,差距確實太大,上海聯華年銷售額還不到沃爾瑪的1%,不要説企業,北京和上海這種特大城市,一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只能佔沃爾瑪集團銷售額的零頭。

    今後兩年保護期過後,可能是一個大的檻,一旦完全放開,外資的優勢就要充分爆發出來。一是資金優勢。一般的外商進入中國,賠錢三年沒關係,要繼續佔領市場,可中國企業有幾家能堅持得住?商業企業大額投資的項目包括資訊通訊技術、物流配送設施、買店租店等等。上海的連鎖企業已經先行一步,上海現有便利店3000多家,把好地段都佔滿了,誰要再進入市場,就得增加成本,這就是對資源的爭奪和佔領。

    二是經營管理的實力,現在企業面臨快速發展的問題,可如果經營管理水準跟不上,發展越快,死得越快,企業不能盲目發展。以上兩個優勢比較明顯。

    只要開放,就面臨著國際的競爭,這種開放同時又激活了市場,刺激國內企業儘快做強做大,這幾年國內企業確實在奮起直追,企業競爭的氣氛越來越濃,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企業中真正存在的問題是,還有一系列企業改革仍然不到位,有些所謂的改制只是表面文章,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仍然很欠缺,有些還沒有真正培植起來。這種情況下,確實還有大批企業要加快發展步伐。(李銳)

    中華工商時報 2003年1月16日


魏傑:外資突進 中國零售業死地求生
兩三年內外資並購將成為國內零售業熱點
零售業整合踏入尖峰時刻
國際金融報:外資強勢突圍零售業
做好單店是關鍵——關於如何應對國外大型零售業挑戰的對話
中國經營報:外資力拓內地市場版圖零售業潛伏巨大産業風險
中國零售業白皮書出爐 5-10年中小超市將佔15%
國家經貿委:零售業開放要嚴格執行時間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