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關注學生作業本絕非小題大做  
潘洪其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本報這幾天連續報道的一些小學校在統一“代”學生購買作業本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正常現象,説起來也許算不上多麼駭人聽聞,但如果究其實質,就會發現問題很不簡單。

    課本和作業本是小學生的兩種必需品,其中課本傳統上由國家和地方的出版社統一齣版,由新華書店統一發行,明碼實價,一目了然,一般不會有什麼“貓膩”。但即便如此,據昨天新華社披露,新華書店發行教材和教輔用書,一般也要給學校3%的折扣。按説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是新華書店的一個分店,沒有向學生銷售課本的經營權,而只有組織學生購買課本的義務,因此即便這3%的折扣沒有落入經手者個人的腰包,對學校而言也不能視為一筆正常收入。書本已是如此,孰料學校通過“經營”作業本竟可以獲得高達50%的回扣,學生通過學校購買作業本,竟要比直接從批發市場或商店購買多花高出一倍的價錢!而且與統一購買課本相比,學校“經營”作業本在各個環節上進行暗箱操作的迴旋餘地更大,高額回扣落入經手者個人腰包的可能性也只會更大。學校如果不能給出一本關於學生作業本的明細賬,不能對學生家長關於作業本的疑問作出滿意的答覆,就難免要被人看成是在違規操作,在從事非法的作業本買賣。這可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某些學校如此滿腔熱情地組織學生購買高價作業本,與他們熱衷於為學生統一訂做、購買校服遵循的是同一個“經濟規律”。與校服一樣,作業本如果由學校統一購買後再賣給學生,它就不再是普通的商品,其消費群體是一個地區的成千上萬名學生,有著十分廣闊和異常穩定的市場。如果在交易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監督機制,誰都不難看出這是一筆肥得流油的買賣。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的學生校服缺乏競爭,沒有採取招標、投標等先進的市場化手段,致使校服“市場”上充斥著種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商業秘密”,某些經營校服生意的“能人”一個接一個栽了跟頭,墮落成了可恥的腐敗分子,人們大約也就見怪不驚了。

    一套校服動輒幾十元上百元,一個作業本學校賣給學生不過一元錢,兩者看似懸殊太大,往往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學校如果把校服“生意”做大了,就可以賺大錢,同時也容易鬧出大問題;而學校把作業本“生意”做得再大,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掙不了幾個錢,不會有大的麻煩,安全得很。大量事實提醒我們,切不可小瞧某些學校經營得紅紅火火的作業本“生意”,那裏面説不定真能挖到令人大吃一驚的“大魚”。

    《北京青年報》 2002年7月29日


走進一“尖子生”的悲劇世界:哪根鏈條斷了……
“互動點評本”與“素質教育”方法
除了嘗鮮開眼 “吃苦訓練營”的孩子們吃苦了嗎
頂撞老師就給處分學生有申辨權?
走向大眾的平民教育
從擴招到3+X 中國素質教育探索歷程大掃描
有了電腦不能丟了算盤 柳州幼兒園再開珠算課
素質教育討論牽動家長的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