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點評本”與“素質教育”方法  
程延風

    身為一名教育出版社編輯,面對不時看到的“素質教育”圖書的榜單,我時常感到困惑。這些“培養紀實”類圖書之所以大行其道,有分析認為在於其有選擇地吸收西方教育的“精華”,提供了提高中國學生素質的“最簡便實用、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

    我以為,只將“素質教育”與這一類書劃等號,這實在是以偏概全。筆者最近看到一套“中國現代文學名作互動點評本”,我以為,這才可稱體現並有益於提高中國中學生素質的“素質教育”圖書。該叢書由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風蕭蕭,出門遠行》(小説卷)、《野地裏,聽聽那冷雨》(散文卷)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歌卷)。

    這套叢書的選目頗具個性色彩,如小説卷《風蕭蕭,出門遠行》中,收錄了十一篇小説,其中包括沈從文著《邊城》、張愛玲著《年輕的時候》、汪曾祺著《受戒》、余華著《十八歲出門遠行》、白先勇著《遊園驚夢》等,顯示出編選者對“詩化小説”的偏愛。而這套叢書最出彩之處,表現在“學者點評”和“學生互評”部分,知名學者和在讀中學生的閱讀批語列于選文一旁,記錄下各自閱讀某些段落、字句的感受,雖只有三言兩語,卻隱含深意,耐人尋味。

    以散文卷中對史鐵生《我與地壇》的點評為例,針對一段以“母親”為描寫對象的內容,學者點評極為簡練:“母親的苦心多年以後才能體會。”學生點評説:“殘廢對於兒子來説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而這打擊對母親更為深重。母親含蓄的愛的方式,就是默默地關注兒子所有的痛苦和平靜,面對自己的苦楚卻從不張揚”。針對“地壇”,學者點評説:“既然不能選擇死也不能選擇生,那就只能思索它們,地壇是思索的好地方。”學生點評説:“地壇,儼然成為‘我’的另一個家,放飛心靈的家……”

    在這套書的“出版説明”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套“互動點評本”的出版,“意在倡導多元解讀、多向交流,更在尊重個性差異,開拓創新閱讀的空間”。而著名學者錢理群在序言中的一段話,則更是對一種讀書方法的倡導:對文學名作即經典的閱讀,是一種“發現與開掘”,他人的示範性分析無論怎樣精彩,都只能啟發,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閱讀。經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發現,通過你的感受、體驗、想像而內化為你的精神。

    “素質教育”圖書,作為出版界對圖書市場考量的一種類別,應該有寬廣的視野,不僅要聚焦西方教育提供的“先進方法”,恐怕還應該看到中國傳統中留存的精華。評點式的讀書方法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源遠流長。而今,這套“互動點評本”倡導的閱讀方式,不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素質教育”的方法嗎?

    《文匯報》2002年5月13日


13歲男孩寫書傾訴:《上學真累》
素質教育圖書該是什麼樣?
素質教育類圖書,為何穩坐暢銷書榜?
一個渴望的日子——讀《渴望星期五》
揭開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秘密
天才從一本好書萌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