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儒:爭論的最大贏家是整個市場  

    我國股票市場在爭論中産生,也在爭論中發展和成長。80年代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爭論,90年代初期要不要股票市場的爭論,90年代中後期規範與發展的爭論,最近關於股票市場是成就為主還是一團漆黑的爭論,以及對於國有股等深層次問題的探討,爭論的題目和內容都在不斷深化。爭論既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引發的,也是由於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而展開的,還會一次次地發生,爭論的最大贏家是我們的整個市場。

    一、證券市場的成就與問題

    對股票市場的總體評價首先要區分成就和問題哪個是主流,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想從另一個側面講幾點看法。

    1.股份制是80年代以來唯一經受住了實踐檢驗的國有企業改革形式

    國有企業改革曾經作過很多嘗試,包括承包制、利潤分成、租賃、利改稅、股份制等,近二十年的改革實踐充分證明,只有股份制改革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和實踐的檢驗,成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改革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形式。股票市場是適應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而産生的,反過來又極大地推動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也使得中國的經濟改革和市場化進程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

    2、證券市場為國有企業改革順利啟動提供條件,並推動國有企業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股票市場在這麼多年中籌集了7000多億元資金,對於順利啟動國有企業的股份改造和進一步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股份制改革後,國有企業就不可能沿著舊的國有體制繼續下去。雖然上市公司中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並不是特有的,但由於受到社會監督,更容易被發現,也更有可能被較快地糾正。國有企業的進一步改革,很可能會在上市的國有企業中率先有所突破。

    3、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結構調整的功能正在逐步體現

    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由國有企業構成,為國民經濟服務不可能不為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服務。股票市場對國有企業的重大貢獻,也是對國民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貢獻。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其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方面的呼聲和要求越來越高。世界各國的實踐證明,在産業結構調整和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證券市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實踐也初步證明了這一點。另外,證券市場對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也將明顯體現出來。

    4、證券市場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觀念

    投資觀念、效益觀念、收益觀念都是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證券市場的發展大大強化了這方面的觀念。證券市場已成為社會的一個重要投資渠道,更重要的是社會有了投資觀念、意識和知識,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儲蓄向投資轉化,包括證券投資、産業投資、創業投資等,而只有儲蓄向投資的持續不斷轉化,我們的經濟才能不斷繁榮、壯大。

    5、證券市場關係到我國的國家利益

    證券市場規範運作和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的進一步改革,關係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入世之後,必須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待證券市場的重要性,它關係到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關係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前途。只有從這個高度看待證券市場,我們才不會因一時、一事的問題而模糊自己的視野和思路,更加珍惜十幾年中曆盡艱難建立起來的證券市場,不輕言“推倒重來”。

    6.應對問題的態度比問題本身更重要

    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不容回避,這些問題扭曲了市場理念,打擊了投資者信心,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也制約了證券市場自身的發展。正是由於問題的發現,我們才能不斷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地去完善,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問題無動於衷和回避推諉,更可怕的是誇大問題的嚴重性,把局部的問題放大成全局的問題,把次要的問題放大成股票市場發展的主流。

    二、證券市場的規範和發展

    1.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肯定證券市場的重要性要求我們認真思考它的規範發展問題。規範和發展不能有先後之分,甚至對立起來,它們是一個過程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發展是數量和品質的統一,不發展無從規範,不規範不是真正的發展。

    2、規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股票市場要在發展中不斷調整規範的內容和標準,提高規範的水準。橫向看,不同國家和市場有不同的規範標準和措施,同時,不論發展中股票市場還是發達股票市場,都有一個不斷規範,不斷發展的過程,都需要與時俱進。與發達市場相比,我們進一步規範的範圍大一些,內容多一些,複雜一些,風險也大一些,這是新興市場的特點,也是産生於公有制基礎的我國市場特有的難處和複雜性。

    3、規範發展是改革開放和股票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

    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改革,上市公司要進一步走向市場化,更大量資金將投入到股票市場,更大規模的經濟和社會資源將通過股票市場進行配置,更加大量的中外投資者將投身於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未來也必定面臨其他不同資本市場的競爭,這都需要提高股票市場的規範水準,而目前的股票市場是不能適應國有經濟深化改革和國民經濟現代化要求的,股票市場本身也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4.證券市場的規範不能急於求成

    我國證券市場的不規範是與其産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相聯繫的,而且要加倍努力去解決,其涉及面相當廣,涉及我國經濟體制轉軌和國有企業改革等一系列問題,這麼多的不規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但是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在同一時間得到解決。證券市場受到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影響,規範手段也不可以簡單模倣,要認真分析國外成功經驗的機理和內在邏輯,根據我們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規範措施。

    5、股票市場的規範是一個系統工程

    股票市場的規範或不規範不是孤立的,股票市場的規範程度和規範水準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取決於大股東的行為,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轉變,取決於社會的誠信程度和行為規範,等等。有些問題是不可能在股票市場的孤軍深入中得到解決的,而是需要靠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解決的。

    三、政府與市場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個普遍的問題,只是不同地方、不同經濟制度、不同市場經濟發達程度,政府與市場的問題有不同的內容、尖銳程度和表現形式而已。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候,面對不同的問題,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香港政府和“9.11”事件後美國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就是例證。

    1、我國政府的特殊身份

    我國股票市場産生於公有制,政府是國有企業的股東,不可能與企業隔絕,這正是政企分開、轉化政府職能的難度所在。在我國股票市場的産生和發展過程中,政府以五種身份發揮作用:社會公眾産品和服務提供者、重大政策制定者、市場監管者、市場組織者和市場投資者。政府在股票市場上的組織者身份和投資者身份是最大的中國特色,在包括國有股減持的很多方面都會得到體現。

    2.政府需要有更強的角色感

    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政府還將集市場的監管者、組織者和投資者于一身。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原則和合理性要求,之間存在著潛在的利益衝突,就需要政府對不同身份以及與這些身份相聯繫的不同角色有更加明確和清晰的認識,採取有效手段防止利益衝突,避免損害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股票市場的整體利益。不同角色需要有具體的義務、責任和權利,需要增強透明度並受到法規的監督和制約。

    3、資本市場與公有資金的問題

    股票市場在初期是為國有企業籌集資金服務,公有性資金被排除在股票市場之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股票市場越來越成為資源配置的場所,被配置的資源當然也包括國有資源和公有性質的資金。更大規模公有資金的入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股票市場發展對於公有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一種幫助。這個過程一定要謹慎,由於公有資金的運用要受具體運用者的本位利益甚至私人利益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加強風險控制,嚴防違法的利益輸送。

    四、國企改革與市場化

    股票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很大程度上受上市公司的市場化進程制約,市場化不能僅僅限于某個方面和某個環節,而要標本兼治,系統推進。

    1.産權改革是市場化的前提

    市場經濟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前提是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和基本單元。産權是交易的基礎,歸屬於不同的主體,産權改革是市場化的前提。國有企業和作為證券市場基石的上市公司要走向市場化,關鍵是産權改革,沒有明晰的産權也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市場。證券公司等仲介機構也同樣存在著産權改革的需要,證券公司的問題決不是單純增資擴股所能解決的,如果機制不改變,不加強競爭,那將是很危險的。

    2.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健康發展是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迫切要求,目前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在一些方面的準入限制、融資困難和自身的産權弊端,而證券市場可以在解決發展的急需資金和完善産權結構方面推動民營經濟突破這些障礙。

    3.市場化的關鍵在於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機制

    市場經濟的生命力在於參與者自由選擇基礎上的自由競爭。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就要為上市公司、仲介服務機構等提供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的平臺。要建立多層次、多品種的市場體系,及時推出二板市場,加強債券市場,進一步推動股票市場的發展。在證券服務市場上要取消對民營資本的限制,逐步打破對不同公司業務上的限制,促使它們在競爭中不斷提高服務品質,培養核心競爭力。發行市場要更加市場化,上市公司類型、股票發行數量、發行價格等都由市場説了算,同時要真正做到退出機制的市場化。

    4.市場化需要法治化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化也是證券市場的發展趨勢,首先要完善立法,然後要加強執法。在一定條件下,適當地放鬆限制,給正常業務提供必要空間,可能正是加強執法、維護法律尊嚴的有效措施。法律應該維護“三公”原則,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法律應該成為一個完備體系,但要具有可操作性;法律應該是發展的,為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和創新留有空間。要做到有法必依,依法監管。監管方式和手段要多樣化,監管力度要加強,加大違規者的違規成本,保護投資者的信心,促使儲蓄向投資的轉化。

    五、中國特色與國際規範

    1.國際化不是機械照搬

    國際化、與國際接軌是經濟金融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客觀要求。規範的證券市場必須遵守一些基本和普遍的原則,譬如“三公”原則,絕不能搞什麼特色,但是這些普遍的一般性原則是寓于調整證券市場的各項具體規範措施中,而由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環境的不同,在具體的規範措施上機械地套用外國做法是行不通的。

    2.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首先需要認識上的接軌

    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關鍵是如何提高中國證券市場自身競爭力的問題。要有效率地與國際接軌就要對證券市場的深層次問題有深入的認識,首先要充分認識中國證券市場問題的雙重性,既有屬於新興資本市場共性的問題,如大戶操縱小戶跟風、上市公司造假、內幕交易、資訊不對稱等,也有屬於中國所特有的問題,如國有股一股獨大且不流通、政府多重角色不夠超脫等。對新興資本市場發展的共性的問題,必須學習國際規則,借鑒國際經驗,按國際標準來規範,但要仔細研究什麼是真正的國際標準,不能想當然把某個國家、某一階段的具體措施作為普遍的國際標準。對中國特有的問題則要採取特殊的辦法解決。不能把中國的“特産”當作國際慣例,也不能簡單地超越中國的特殊問題照搬國外的做法,不承認中國特色是不現實的。

    3.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

    加入世貿組織,我們在接受國際競爭的同時,也要參與國際競爭。國際競爭不僅僅是在國外的競爭,首先是在我國國內與國際機構的競爭。證券市場與政策制定相關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在對外開放的同時要對內開放。在給外資以“國民待遇”的時候,也要給本國資本和公民“國民待遇”。上市公司的選擇不再以所有制為標準,而是以經濟結構調整需要、以提高綜合國力需要、以公司的品質為標準,夯實證券市場的基石。證券服務市場的投行業務、經紀業務、資産管理業務等也要對內開放,通過競爭來提高本土仲介機構的能力。對外開放意味著海外的仲介機構可以走進來,我國的仲介機構也可以走出去。國際上著名的仲介機構具有資金、管理和人才優勢,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但是他們也有做得不好的,中國的仲介機構也有做得好的。所以要遵循市場原則,建立平等、競爭自主選擇的機制,促進各方健康成長、壯大。對於中國的證券市場,我們應該謹慎、樂觀,謹慎是因為我們責任的重大、現有的不足和面臨的競爭,樂觀是因為我們過去積累了經驗,增強了自信。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推動中國的證券市場更加健康地發展,加快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進程,逐步達到國際資本市場的先進水準。

    《證券時報》 2002年3月21日

    


劉鴻儒談證券市場對外開放:市場接軌 認識先接軌
劉鴻儒:上市公司品質是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
劉鴻儒;真實 創新 夯實證券市場基石
劉鴻儒慎談股市
劉鴻儒:解決非流通股問題要考慮國情
劉鴻儒:公有股流通是上市公司改革的突破口
劉鴻儒展望未來五年證券市場
劉鴻儒:證券市場需要不斷的制度創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