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就業再關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怨誰

    本報3月6日就“名校生就業問題”做了專題討論,儘管名校生畢業已經不再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但他們中或多或少還存在面子問題、缺乏就業常識等灰色地帶。本報記者在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追蹤採訪中發現,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生就業的良好心態是將自己等同於過去的高中生。

    找工作難已經到了“殘酷”、“嚴峻”的地步,這是今年高校畢業生和他們的家長最頭疼的問題。畢竟,那麼大的畢業生基數在那裏擺著,卻沒有那麼多職位空間留給他們。據了解,今年全國大約有100多萬大學生畢業。我國高等院校從1999年開始擴大招生,明年將有更大量的大學生走上社會尋求就業機會。

    一位畢業生至今回憶起來還能清楚地記得:當年他們趕上了擴招第一年,全社會都沉浸在喜悅中,感受著中國終於將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的雲端拉向接近大眾教育的地面。許多高考大省,從十幾個人選一個一下子變成了兩個人取一個。如此眾多的大學生,改變了教育資源閒置的狀況,促動了高校的一系列改革。和這位畢業生一樣,很多人還沒有回過味來,在覺得畢業還遙遙無期的時候,一轉眼就該各奔東西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式各樣的畢業生招聘會總是擠滿了人,大家甚至不問是什麼招聘活動,是誰舉辦的,只要有便聞風而動,紛紛往各種單位的展臺上遞材料。甚至有些大一的學生被這種氣氛熏得也慌了神,未雨綢繆地為將來找工作打前站。許多過去無人問津的企業也有許多高品質的名校學生、碩士博士生前來投奔。

    有人將大學生就業難“怪罪”為擴招導致的後果。然而事實是,中國高等教育水準仍不及印度,目前還處於“精英階段”,距離大眾化的水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據世界銀行劃定的界限,高校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才是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按計劃,2005年中國將達到15%這個大眾化最起碼的標準。這意味著連續若干年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將持續攀升。“我們所交的費用遠遠大於過去的師兄師姐。我們的大學教育不再由國家全包,而是採取國家、學校、個人各投入三分之一的做法。那麼,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消費者,既然投資了,我們理所應當地應該享受回報。”

    在擴招後的首屆大學畢業生中,上述的觀點十分普遍,在他們看來,學費高就應該等於工作好。

    而現在的實際情況竟然成了大學畢業生有可能失業或者在低收入的行業工作。這些畢業生想不通,如果這樣,為什麼當初還要上大學?早早工作還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

    有關專家認為這種觀點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教育是一種長線投資,它完全可能週期長見效慢,而大學教育對個人素質的提升與知識熏陶是其他自學方式無法替代的,在短期內也是很難用金錢檢驗的。”

    隨手翻一下中國國家政治局常委的履歷,你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從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大學畢業的時候幾乎都有幾年至十幾年在工廠當技術員的基礎工作經歷。而且他們中很多人也並不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工作。

    一位教育專家表示,作為上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人數只有現在的幾十分之一,他們應該服務於社會最熱門的職位。即使退一步説,他們當時打上了許多時代的烙印,是政府的決定,或者當年最吃香的行業就是工廠技術員。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復高考,一年錄取的人數甚至不如現在招的研究生數量多。由於經濟迅速發展,他們畢業以後有了令人羨慕的幹部指標,被國家統一分配到比較熱門的單位,擁有了別人羨慕的職業。和現在的學生比起來,這也是公平的。

    因為從人數比例上説,高收入階層佔人口比例是一定的。而當年,畢業生人口數量非常少,比如滿打滿算一年有20萬人能獲得比較好的工作,現在,如何能讓100萬人找到像過去一樣尖端的熱門企業?這對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有點太高了。

    而很多人到現在還總以為大學畢業生就是專門人才,出了校門就要做“白領”。這種期望值本來就存在問題。其實大量的大學畢業生不過是普通勞動者。不同的是他們受過專門訓練,素質較高,有較高的行業水準。更多專家認為大學生剛畢業的工作崗位應當還是在基層,不一定出了校門就是白領。專家預測,將來的情況是,如果你沒受過高等教育,連普通的基層崗位也找不到。現在有一些中專生畢業到工廠當技術工人,這在目前情況下還行得通。水漲船高,隨著技術水準的提高,這種崗位會越來越少,各地和各行業就業的起點也將會相應提高。

    其實大學生應該到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服務業。就業面應該打寬,要安於做許多過去高中生做的事情。

    因為所有行業整體素質都在提高,如果你還抱著過去的老觀念,認為自己是個大學生就不得了了,那就一定會影響你的就業。社會整體職業需求在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第三産業越來越成為勞動力就業的主體,隨著技術革新,現在我們強調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提高勞動生産率,提高競爭力,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用人的總量也會隨技術提高而減少。相應的,第三産業則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一方面我們的人才培養要適應這個趨勢,專業調整也要適應這個趨勢。另一方面,就業觀念更要相應地轉變。

    然而,一份抽樣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即時就業率目前不足60%,也就是説,有40%的畢業生在走出校門時,其就業前景還是一片茫然。另外,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量,近年來也出現了下降趨勢。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趨於嚴峻。面對這個兩難命題,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建議,應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總的政策目標。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一個大型調查———《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報告》,其中指出,到2013年,中國在勞動年齡的人口將達到10個億的峰值。想想如此龐大的數字,每一個人面臨的競爭對手都將是10個億!記得在10年前,大學課堂經常沒幾個人,學生們蹺課、貪玩,到最後幾乎沒有分不出去的,而且結果都還不錯。而現在,大學就讀期間,學生們考託福、拿駕照、揣著注會證、律師證找工作,結果還不一定能進入理想的單位。等再過10年,高等教育人口還會大幅攀升,到時候的競爭更將趨於白熱化。所以,如果不改變觀念,還是把未來的事業寄託在一紙文憑上,是非常失策的。

    同時,10年以後,經濟結構的調整將導致一批現在擁有良好職業的人面臨轉行,大量本科畢業甚至有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因為知識結構的老化而需要重新擇業,社會將面臨更嚴重的就業壓力。教育界有關人士表示,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其實是中國知識分子第一批接受市場考驗的人。他們開始面對一個由能力和綜合實力分層的市場,他們將會從這個市場中感知終身受益的經歷。

    《青年時訊》 2003年3月13日

    


大學生就業難,不是“擴招”惹的禍
鄭功成:應儘快制定《就業促進法》和《反就業歧視法》 
勞動部門公佈十城市就業形勢調查結果
曾培炎:今年中國將新增800萬個城鎮就業崗位
大眾化: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必然走向
北京推出六大“就業政策” 確定留京比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