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油價最終要讓市場決定

林宥

    根據國家已經公佈的政策,我國原油和成品油價格都已經與國際“硬”接軌。就是説,國際油價上漲,我們也漲;國際油價下跌,我們也降。據此,我國一年多來已經連續七次調高國內油價。

    對於連續上調油價,有關部門發言人表示,現在我們進口石油和石油産品已經很多(約佔我國石油産品消費總量的25%,將來將達到近50%),國際油價持續高漲,國家沒有能力繼續提供鉅額的補貼使百姓使用低價油,上調油價其實是迫不得已的。另外,我們加入WTO在即,國際國內油價接軌是遲早的事情,早接軌能更好的贏得主動。

    政府的這種苦衷我們當然理解。實際上,在調高油價以前的今年一季度,我國兩大石油集團的煉油企業已經出現了79億元的鉅額虧損。根據國際市場來調整國內油價,即避免了國內石油企業的大幅虧損國家財政的大幅減少,也為國內石油企業根據國際市場波動來進行經營創造了環境,是我國石油工業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驟,在目前的條件下是完全必要的。

    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每月公佈一次成品油價格的機制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現在的辦法是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月都要變動一次,如此頻繁、如此被動地調整成品油的零售價,對石油工業、對宏觀經濟來説都是不利的。而且持續高漲的油價也使醞釀已久的燃油稅遲遲難以出臺。實際上,從國際原油價格、到國內原油價格,再到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格、再到成品油零售價格,應該是一個逐漸緩衝的“減震”過程。何況這種辦法産生的油價(國內市場零售現價)是根據國際市場油品一個月以前的期貨價格制定的,滯後了一個月,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這必然給投機者以可乘之機。

    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國的油價機制改革雖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並不是油價機制改革的最後選擇而只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大家希望,中國最後能建立一個以市場形成為主、企業自主定價、國家監督審核的油價機制。其實,要形成這樣的一個機制並不難。根據國際經驗,石油期貨交易所是價格形成的主要場所,中國有必要恢復建立石油交易所。石油交易所是石油交易各方進行博弈交易的主要場所,是在賣方之間和買方之間充分競爭、買賣雙方充分討價還價的基礎上形成的市場價格,因而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國內企業的成本和國內市場的供求、同時也必然能反映國際市場的種種變動。石油價格在交易所形成以後,國家可以通過一定的制度來減緩零售市場上油價波動的頻率和幅度,以此來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油品市場的相對穩定。

    在這種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稅收政策來應對油價持續上漲。這樣,國內油價可以不漲或者少漲,國家財政收入也不會大幅減少。由於油價上漲,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利潤大幅上漲,上半年就接近400億元人民幣,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還多。利潤大幅上升雖然與兩大集團加強管理提高經營水準有關,但與國家多次調高國內油價更有著直接關係,而調高油價的成本是消費者來承擔的。因此,國家應該通過必要的以經濟為主的手段將這筆超額利潤的一部分轉移到社會,而不應該留在石油企業。中國石油集團海外上市以後,其利潤有一部分將被海外投資者分享,國家已經沒有理由繼續讓其享受由專營權帶來的種種收益。

    在具體做法上,國家可以先降低石油産品的消費稅,目前我國汽油消費稅每噸是277元,柴油是117元,有調低的較大餘地。消費稅降低讓出的價格空間直接讓利於消費者,這樣國際油價上漲時就不必再每次都調整國內油價。降低消費稅的同時,可以通過向石油企業徵收超額利潤稅來彌補國家財政的部分損失。超額利潤稅可根據有關立法設立,實行累進稅率,可以根據需要確定起徵點和具體稅率;力求做到既保證國家宏觀需要又不挫傷企業的盈利積極性。據悉,向企業徵收超額利潤稅的做法在國外已有不少先例,開徵此稅有充足的法律依據。降低消費稅是個臨時措施,等將來石油市場發生變化以後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再調整;而超額利潤稅則可以作為一個稅種保留下來。

    從長遠來看,在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煤炭比重下降過快,石油上漲過多,這種狀況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持續下去將對我國經濟産生重大不利影響。其實,世界上從“二戰”時就已經開始研製煤炭的液化造油,到目前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國煤炭的儲量可以使用至少100年以上,而石油卻相對貧乏,將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因此應該加大對煤炭的研究和開發,儘量使我們少受制於人。另外,我國天然氣雖然總儲量在世界上所佔比例不大,但開發利用程度很低,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有必要調整現行的政策以促進天然氣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其實,在當前國際壟斷資本和國際石油資本結合起來的情況下,我們確實有必要重新思考我們面向21世紀的能源政策。

    這個政策應該立足於中國國情,以法律為依據,以市場為手段,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出發點,其核心是保障我國的能源供應不論遇到什麼意外情況都有應對方案,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更不能成為所謂“能源危機”的犧牲品。

    這個政策看似長遠,其實現在就有很多事情可做,譬如説賦予兩大石油集團以更大的經營決策權(最好能倣照海洋石油總公司的經驗,為他們單獨出臺一個條例之類的法規性文件,大家都按照規矩來打球),加快中國石油企業參與世界石油資源分配的步伐,注意調整能源結構,大幅改造煤炭工業使其能承擔起與其資源條件相適應的能源重任,強制節能等等。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呼籲,國家能成立專門的權威的宏觀能源管理部門,來統一管理這些事情。

    

    中國網 2000.10.13

相關新聞

國際市場油價連日上漲

油價上漲對世界經濟和安全機制的影響

高油價對發展中國家經濟打擊最大

高油價為歐元區經濟增長罩上陰影

國際能源機構官員認為不存在石油危機

中國擬以煤代油應對國際油價飆升

歐佩克稱:高油稅是高油價的罪魁禍首

德國官員呼籲關注油價上漲對發展中國家的衝擊

石油價格漲 全球股市跌

高油價可能放慢美國經濟增長速度

歐佩克稱有能力應付石油危機

全球石油危機可能會爆發

油價飚升困擾法國

高油價會帶來什麼

石油價格的背後

油價飚升衝擊全球經濟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