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電信直面裂變——橫拆?豎拆?

    在中國經濟反壟斷的進程中,被朱總理點了名的中國電信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要打破壟斷,中國電信就要再次拆分,但是何時拆,怎麼拆?這讓每一位置身其間的人士都費盡思索。

    中國電信拆分在即

    對電信拆分的猜測主要從上個月開始,消息來源多是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但更確切的資訊已經在一些重要人物的講話裏若隱若現。

    5月22日,資訊産業部部長吳基傳為《電信競爭》寫的中文序言中説:電信改革要繼續進行,“首先,在各具體業務領域,需要促使一批新興企業加速成長,使之與主導電信企業形成有效的競爭”。而這本書講的就是國外電信的分拆與競爭實踐,吳為這本書作序所傳達出的資訊顯然是發自內心的。

    吳的話加劇了輿論的猜測,5月23日,資訊産業部副部長張春江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否認電信要橫切或豎切。但同時,國家計委已在組織專家對拆分方案進行討論,要知道,這次拆分的操刀人可是國務院體改辦和國家計委。

    計委的研討內容見諸報端後影響很大。於是,5月30日,張春江在上海接受採訪時改口:我沒有否認過電信再拆分的説法,目前此事正在討論中。

    6月2日,張在《電信政策研討報告》序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話是:中國電信政策當前的核心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具體方案之一是“儘快在各個電信領域建立有效競爭機制”。至此,人們已在前後邏輯中斷定拆分已成定局。

    今年早些時候,國務院要整治的壟斷行業裏,電信是被朱總理點了名的;而另一個背景是,為了在香港上市(可能推遲到9月),年後中國電信緊張地進行資産剝離工作。在這兩個大背景下,近一個月來吳基傳和張春江的講話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電信肯定要再拆分,而且這一工作已經開始。

    橫拆,還是豎拆?

    打破壟斷需要引入競爭,所以,有關具體拆分的橫切、豎切方案這一段爭得很激烈,但細究起來,兩個方案都是難解的結。

    橫切方案是:把中國電信分拆為幾個地區性營運公司或南北兩大電信集團,各自經營市話業務、長話業務和數據業務,互相競爭。它的缺點是每個公司又是一個小電信,在自己的地面上仍是老大,而且由於電信網是一個全國網,諸侯割據會增加運營成本,從北方打到南方的電話可能近乎于國際長途。

    豎切方案是:把中國電信的市話、長話和數據這三大業務分別歸到不同的公司經營,各家公司互不相干。它的缺點是市話和長話的資産剝離太麻煩,而且,由於市話是其他電信增值業務的基礎,即使拆分了,它的壟斷地位不僅無可取代,還會把這種壟斷延伸到其他公司。

    最近,資訊産業部和國家計委已召開了好幾個研討會,以北航教授韓德強為代表的反拆派認為,與國外電信大佬相比,中國電信規模並不大,一旦拆分,加入WTO後受益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國際電信巨頭。中國電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重要人士也説,拆分只會造成成本增加和中小電信商之間的惡性競爭,讓跨國電信公司受益。

    不過,反拆派的意見經不起推敲,先壟斷後競爭,和先競爭後壟斷是兩個概念,中國電信是前者,跨國電信巨頭是後者,兩種壟斷的市場含義是不一樣的。一家投資銀行的分析員對記者説,三隻鬣狗可以咬死一隻野生獅子,一隻動物園裏讓人伺候的老虎長得再大也不能和這只獅子搏鬥,反拆論是行業本位主義,站不住腳。

    拆分派已佔上風,而且豎切方案已在操作。

    記者從內部了解到,目前,拆分方案正在操作,著名的畢馬威會計事務所正在做中國電信的財務和資産審核,為香港上市做拆分準備。從他們的操作來看,豎拆已成定局,第一遍審核已經在5月結束,現正在進行第二遍審核,電信的數據業務已剝離出來,長話和市話的剝離工作難度雖大,但也已完畢。

    最近香港的電信股走勢不錯,中國電信可能在9月先拿一部分豎拆資産上市,基本定下的就是“6+1”方案,即把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6個省的固定電話業務和全部數據業務先行剝離上市,下一步,由上市公司再回購母公司的資産。

    第三條道路能否走通

    退一步想,拆也難受,不拆也難受,除這個二難悖論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有,那就是引入第三者。主張這一觀點的是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周其仁一語道破拆分的目的:形成市場競爭,如果拆分是行政的而不是市場的方式,最終還是無效的拆分。

    在中國之前,有幾個國家的電信改革模式是可借鑒的。80年代,美國橫切貝爾公司為7個地域性小公司,實踐證明是失敗的,因為小貝爾在自己的區域仍是壟斷的,所以,美國1996年對此進行了修改。1992年,印度把全國分為20個區,允許每個區招標一個民營市話商、兩個移動商和若干尋呼商來與該區的第一市話商、移動商和尋呼商競爭,實踐證明這也是失敗的,因為招標的民營公司只能在每個區活動,只能是壟斷商的陪襯。之後,英國電信改革時採取的辦法不是拆分,而是引入競爭者。英國的模式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前年歐盟的電信改革和去年的香港電信改革都借鑒了這一模式。

    周其仁認為,中國電信的拆分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

    不久前,周其仁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論述自己的這一觀點。他認為,中國電信的問題不在其“大”,而在其“獨”,因為獨,所以才有壟斷,所以要引進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就是廣電。

    在今年的寬頻大戰中,大家突然發現,這些年廣電悄悄地經營了近1億有線電視用戶,擁有240多萬公里的良好傳輸網路,別的不説,僅寬頻接入這一項就足以與電信打平手。如果再注資改造技術,能與電信對抗的可能只有他。對此,周其仁提出,通過“不對稱”準入,就像當年扶持聯通一樣扶持廣電涉足電信業務。怎樣是不對稱“準入”呢?周其仁認為,允許廣電涉足電信業務在先,而讓中國電信進入廣電擅長的視頻傳播業務在後,這個先後時間可以是一兩年,也可以是好幾年,要以政策扶持的方式讓廣電趕快“長大”。

    不過,就廣電目前的那點收入來説,兩三年之內也難以望電信項背。所以,周其仁提出一個“配套”方案,即允許廣電與聯通、網通、鐵通等新興中小電信運營商自由結盟,大家共同壯大。這樣,中國電信市場的競爭將由獨頭變寡頭,由寡頭變多頭,形成一個諸強平等的競爭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較短時間形成競爭,保持中國電信完整,迎接中國加入WTO。

    不知這個“第三條道路”能否成為中國電信市場將來亡羊補牢時的新選擇?

    北京晨報 2001年06月14日

相關新聞

京滬穗調查:電信資費調整後市話費鐵定上漲

中國電信 要不要再分?

電信資費會被鐵通拽下來嗎?

電信資費調整:半夜爬起打長途?

壟斷行業明天是否“濤聲依舊”?
——政協委員“把脈”中國電信業

中國電信首次出現洋面孔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