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矽谷正在反思

    當Internet狂潮退去,在美國的技術“麥加”——矽谷,人們説,他們已經開始學會不擔心,他們愛上了崩潰。此話是真是假,已經無從考證,也沒有人關心。但是,實際的情況是—

    每隔兩年左右,矽谷這座世界上最知名的期貨工廠都會推出一套新的不朽理論。1997年,當第一位.com百萬富翁從桌子底下爬出來套上新經濟蒼白的光環時,流行的理論是“網路改變一切”;1999年,從舊金山到聖何塞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的每一位産品經理都意識到他是一位企業家,他們的理論是“我們不是為了錢”;到了2001年,當整個“網路神話”土崩瓦解時,矽谷又誕生了新的真理:崩潰是件好事。

    崩潰帶來的“好處”

    值得爭論的是,“崩潰是件好事”的信條比前幾次理論更牢固地植根于矽谷人的心中。在Internet最瘋狂的日子裏,有懷疑論者認為Internet幾乎改變了一切;而私下裏,有玩世不恭者承認,他們還有他們所認識的一些人,是在為錢而幹。但是此次“崩潰是件好事”的思想卻把各種人統一到了一起,不管是投資人還是.com小夥子,不管是富人還是不那麼富的人,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商務人員,甚至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從氣息奄奄的Internet公司老闆到工程師,到眼看著自己的賬面財富揮發殆盡的.com中層,都在講這句話。

    舊金山一位.com公司CEO説:“旅遊觀光的都走了,留下還幹的是那些不為賺大錢的人。”

    “這兒就像一個旅遊勝地,所有遊客都是聽人説好才來的,等到了這兒一切擁擠不堪,什麼都得排隊,”Sun微系統公司CTO Greg Papadopolous説,“我們成了外來謀生者。”

    “死木已被清理完畢,”一位程式員説,“現在好人聚集在好的項目下。”

    而一位已被.com公司解雇的斯坦福大學畢業生説:“商界一批相當發達的人呼嘯而來,下山搶錢,但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麼。”

    一位“下崗”的程式員説:“希望這有助於培養自己的性格。”

    話是這麼説,但是,1萬億美元的賬面財富隨風而去,成十億美元的風險資金有去無回,最終清盤人能得多少還是個未知數,這種“性格培養”是否太昂貴了點?

    但不管怎麼説,這是一段有趣的故事,是對一段迷茫時期的令人寬慰的平靜描述。我們曾被龍捲風吸入高空,落下來一看正站在古樸純真的堪薩斯大地上。這沒什麼不好,對吧?現在,當一場塵埃落定之後,我們又可以回去設計軟體或建公司了,就像以往一樣。

    失落的矽谷人

    矽谷人士稱,別的不説,崩潰強化了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強調一次。風險資本家取出當年的報告,證明Internet泡沫正如20世紀90年代初的零售業泡沫和80年代的PC泡沫。這場大規模的重新洗牌——財富向新一茬Internet億萬富翁轉移的運動,現在終於停了下來。發財的算你走運,沒發財的算你倒楣。矽谷的生活法則就是徹頭徹尾的個人主義——要怪只能怪自己。如果能用一點幸災樂禍的心理撫平自己的傷痛,就聽聽這個故事吧:那個花814萬美元買下《獨立宣言》原件的David Hayden,現在他的股票跌了95%,信用卡也被銀行封了,銀行還賣了他附屬擔保的股份。

    儘管大家都説崩潰是件好事,現在一切都不錯,但言談話語中難以掩飾矽谷人普遍存在的失落感。如今矽谷半數的有趣主張都出自Sun公司。2月底有記者訪問Sun時,Sun公司CTO Greg Papadoplolous沒等互相介紹完就在白板上描繪這裡呈幾何級增長,那裏有指數級增長。這位CTO想説的是“Internet沒死”,“我們就像軍火商,我們不關心誰輸誰贏,只要有仗打就行”。

    就在Sun解釋其強大的電腦需求不會下跌後兩周,Sun宣佈銷售收入劇減。這是典型的矽谷作風——人人都説泡沫經濟破滅是件好事,崩潰毀了別人,饒了自己;但話未説完,魔鬼便找到府來,似乎已看透他們虛張聲勢自我壯膽的心理“素質”。

    有人將病人對待絕症的心理反應階段與崩潰反應做了比較:否認→恐懼→然後是應對。但問題也不儘然。現在很少聽説有人在“應對”,很少聽説有人承認“失去了理智”,“被貪婪的投資家所影響”,“忘記了這完全是技術上的事”,“向愚蠢主意投了錢”等。崩潰是件好事,但下一步該做些什麼,幾乎無人提起。當現實的重炮驚醒人們的美夢時,人們突然感到生存的沮喪,一切都失去了幹勁。

    其實不都是錢的問題,當然有些人是損失了大把的錢。但承認要“改變生活方式”的不過是少數億萬富翁。比如説Ariba軟體公司CFO Edward Kinsey所持股票縮水80%之前,花2200萬美元從Larry Ellison手中買下地産,當時還是頗具豪情的。所以説某些否認和恐懼與財務災難有關。

    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説,過去4年的工作白幹了。那些勇敢的MBA青年,那些中層經理、最終被允諾期權的工程師、沒日沒夜編寫HTML代碼的小夥子們,還有那些絞盡腦汁解釋持久光明前景的思想家、沒有絲毫營利希望而發明全套評估企業方法的財務專家們等,他們一起揚帆遠航,一路順風,半途風止,現在進退兩難。

    最茫然無助的是那些28歲的副總裁們,這些新鮮出爐的斯坦福或其他名校的MBA,一路奮鬥到.com公司高層,不久前還是國家的希望,現在隨Internet崩潰而玉石俱焚了。這些人有些來自頂尖的商學院,有的從Microsoft、P&G、Mckinsey等著名公司跳槽而來,但就連他們也免不了被解雇的命運。創業的喜悅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段經歷對他們來説已變得無關緊要。

    對於這些MBA們,原來所指望的成功就是神奇的3個字——IPO:融資4000萬美元,股票上市當天暴漲。現在,成功來自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開好會,表現出吸引力,當好創業者,這話有人相信嗎?

    誰真的發財了呢?一位曾經在幾家上市公司工作過的編程員説,是那些風險資本家,其實他們早就是富人。還有就是高層主管們,他們在此之前也是富人。此外有少數是首批僱員。工程師們大多蔑視泡沫經濟唯利是圖的動機。以設計Macintosh用戶友好界面而出名的編程員Andy Hertzfeld説,最優秀的工程師從不為錢所動,而商人才為錢而來,因為他們是商人。

    記者與編程員們交談時,明顯感到他們信心不足。當問及矽谷有哪些新的真正創新的東西,工程師們很難列舉一項自己願意參與的項目。一位頗受尊敬的編程員説,重大發明的時代已經過去。2月中旬在舊金山舉行了一次“聯網”聚會。帶紅點標誌牌的.com公司下崗員工與帶綠點標誌的招聘人員見面。前者人多,後者人少。媒體到了很多人,閃光燈不斷。

    二十多歲的.com公司員工們很清楚,過去兩年是反常的畸形時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與局外人一樣高興地看到泡沫經濟幻影的破滅。他們不再相信Internet企業家再造企業的宣傳,不再相信空降到矽谷的那些MBA和推銷專家兵團。

    局外人也在反思

    矽谷以外的許多地區都認為,Internet狂潮實際上是某些老謀深算的矽谷錢販子(傳説中的風險資本家)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目的在於侵吞國民財富,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矽谷那麼多人成功而高效地幹起了莫名其妙的自己欺騙自己的勾當。

    事實正是如此。因為誘惑力太大了。什麼誘惑?錢。別聽那些什麼“為的是將來給孫子講Internet革命時我幹了點什麼”一類的話。

    一位人類學家説,矽谷的生活常被描繪成帶有冒險色彩,但那些Internet創業者的風險有誰真正能夠體會呢?他們會不會在兩年後憑自己的本事賺更多的錢呢?

    是的,Internet淘金者們和工程師們,還有許多.com公司員工們將會賺更多的錢,到那時,“崩潰是件好事”講起來才更有説服力。

    電腦世界 2001年06月0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