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延伸“長三角”

    隨著上海在長江三角洲龍頭地位的凸顯,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城市提出要和上海接軌。作為區內的副中心城市、江蘇省省會,南京是不是有點尷尬?南京市市長羅志軍説:多年來,南京和上海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確提出,要跳出南京發展南京,呼應上海,輻射周邊,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立足“長三角”求發展

    羅志軍説,長江三角洲是中國的核心經濟帶之一,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戰略中舉足輕重。上海是國際大都市,也是未來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的中心之一,南京和上海的合作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南京和上海及周邊城市有著密切的經濟協作關係。早在1985年12月,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城市就聯合成立了“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通過“抓區域促流域,抓專題促聯合”,不斷深入開發流域經濟,在資産重組、産權交易、商貿合作、資訊和旅遊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羅志軍説,依託“長三角”這一充滿活力的區域,南京今後一個階段的發展定位是:建成“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良”的現代化中心城市,推進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和經濟、人口、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城市發展上,全力推進“三個集中、一個疏散”戰略,即工業向開發區集中,建設向新區集中,高校向大學城集中,人口向老城區外疏散,逐步降低老城人口的密度。同時切實保護和改造老城,充分展示南京獨特的文化魅力。

    構建“南京都市圈”

    羅志軍認為,作為長江下游重要的區域性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集散中心,南京在産業佈局、人才積累、科技競爭力、經濟國際化等方面都具有比較優勢,與上海、武漢、重慶一道,構成了長江流域四大區域經濟中心。這種獨特的地位,使南京具備了既直接接受上海輻射,又向外、主要是向西傳遞輻射和直接輻射的綜合功能。

    據介紹,南京都市圈將以南京為核心,以“一小時單程出行時間”為標準,建設都市圈網路,提升南京的中心城市地位,強化區域經濟的聯繫與協作,加快南京都市圈城市的現代化進程。

    羅志軍説,“南京都市圈”要在商品流通上,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加強聯合協作,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健全零售網路體系,建設商品交易大市場和聯通江海、輻射內地的現代物流中心,提高南京都市圈商貿競爭力。在金融上,依託南京作為央行區域分行所在地的優勢,全方位推進南京金融中心城市建設,建立都市圈資金融通網路,培育發展都市圈資本市場。在旅遊和工業等方面,也應突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對資源進行重組,合理佈局,聯合發展。

    羅志軍認為,南京的繁榮,有賴於周邊地區的共同繁榮。更好地發揮南京的優勢,為周邊地區、區域城市提供更多的服務,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是南京義不容辭的責任。

    發展産業加速融合

    “長三角”産業協同調整是大勢所趨。羅志軍認為,在産業佈局上,南京應該努力發揮加工門類較全、技術力量較強、高科技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低的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支柱産業,以集群、組團方式強化機電工業,建設中國最大、世界一流的重化工基地,建設全國一流電子資訊産業基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提高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加快發展第三産業,積極發展資訊服務業,著力建設“數字南京”。

    羅志軍説,南京的飛速發展正是整個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一個縮影。下一階段,加強地區經濟合作與協調,通過共創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生産要素在整個區域內的自由流動,區域經濟肯定還有好戲可看。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2月10日

    


寧波良港優勢服務“長三角”
長三角基礎設施面臨突破
常州破題戰略機遇期
揚州引領蘇中對接“長三角”
縣域經濟點亮“長三角
“長三角”破題産業調整
國際金融報:“長三角”需要新動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