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點亮“長三角

    縣域經濟接軌上海

    在11月1日至4日的“2002湖州接軌上海活動周”在上海舉行,號稱“太湖明珠”的長興縣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長興縣縣長邵毅滿懷信心地憧憬:“我們要做上海的物流副中心。”據介紹,在距上海190公里的長興縣,以新建成的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為首,兩年內將興建5個重點大市場,與中日合資的物流中心交相輝映,共同描繪出“長三角”腹地商貿流通中心的美好前景。

    在蘇錫常等大城市依託上海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長三角”地區的縣(市)與上海接軌的文章也做得毫不含糊。8月份以來,包括江蘇太倉和浙江平湖在內的一些“長三角”縣級城市接連來滬舉行經貿推介會,都打出了“接軌上海”的旗號。

    除了到上海來直接“亮相”外,更有一批縣(市)在家裏“苦練內功”。今年年初,江蘇海門市成立了由副書記挂帥的接軌上海研究指導組,統籌研究、籌劃和實施更深層次的接軌合作戰略,努力使海門成為上海輻射蘇北的橋頭堡。浙江經濟四強縣(市)之一的慈溪,去年11月底把北部的慈溪經濟開發區規劃調整到杭州灣新區。慈溪位居上海、杭州、寧波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杭州灣大橋竣工後,從慈溪到上海只需1.5小時,小小的縣級市將一躍成為寧波接受上海經濟輻射的前哨。

    當“昆山奇跡”、“江陰板塊”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熠熠發光之時,龍頭城市上海日益強大的輻射力,使得“長三角”地區眾多的縣(市)脫穎而出,成為區域經濟的許多新亮點。

    上海輻射“回流效應”

    按照區域經濟的理論,在國際性城市、節點城市和區域的代表性城市周圍,通常存在著一個“邊緣區”。隨著城市的發展,其一部分功能會逐步向邊緣區轉移。華東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指出,上海及其周圍城市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上海吸引了周邊大量的人才、資金和物流向這裡聚集,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其技術、資金等都開始向外輻射。

    昆山就是這種“回流效應”最先的受益者,連當地人回憶城市的發展史時都會説:台資拐一拐,就到了昆山。當時很多台資項目因為規模較小,一下子涌入大量資金的上海看不上眼,相距55公里的昆山便成了“近水樓臺”。如今,臺商投資的主要行業從最初的紡織、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向IT、精密儀器、精密化工等科技含量高的産業。

    沈玉芳教授説,從世界範圍看,目前中心城市存在著辦公樓地區和高級製造業向邊緣區轉移的兩大趨勢。他認為,上海作為中心城市就仿佛是蘊藏豐富的“極核”,其所能爆發出的能量不可小覷。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形勢下,縣級市和縣域經濟要謀求發展,就必須力爭融入上海的經濟圈。他説,這一地區的縣(市)一定有機會,因為上海的擴張效應總會到來。

    “蛙跳規律”機會均等

    毋庸諱言的是,在接軌上海方面,縣(市)已被大城市搶去了不少先機。“長三角”內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蘇州,在1992年就獲批建立了國家級的新加坡工業園區,幾乎和浦東開發開放同步。截至2000年,當初的1億美元投入已經引來資金77億美元,區內中新合作的外商投資企業達200多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也已引進46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39家。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慢了一拍的縣(市)就將永遠落後。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最先依託于上海的輻射發展起來的不是上海的郊縣,而是昆山這樣的周邊城市,就是這一所謂“蛙跳式規律”的最好例證。只要投資環境適宜,招商引資的準備工作做得好,同樣的規律必將支撐起上海邊緣區更多城市的發展。

    無錫新區管委會駐滬辦事處副主任龐建新曾告訴記者,在工業基礎堪稱全國最好的無錫市,新區吸引外資的能力日益彰顯,很多項目已經開始從蘇州向當地延伸。

    沈玉芳教授認為,在抓住“蛙跳式規律”帶來機會的同時,“長三角”地區縣級市和縣的發展,仍然離不開各自的區位條件。只要適應區域經濟的內在規律,得益於上海的輻射和外來資本投入的縣級城市,必將越來越多地崛起于“長三角”這塊充滿生機和熱力的土地上。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1月06日

    


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功路子
內陸縣域發展的希望之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