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破題産業調整

    “當前研究區域經濟,必須注意到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已經加入WTO這兩個情況,否則就不可能準確定位。”在10月17日開幕的“2002‘長三角’區域發展國際研討會”上,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開門見山的一席話,為中國加入WTO後首次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整合發展的高層國際論壇定下了基調。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加入WTO後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整合與協調”,區內20個城市的市長和眾多中外嘉賓雲集杭州,探討新形勢下的區域城市和政府職能等問題。面對長江三角洲呼聲日高的産業協同調整大趨勢,龍永圖指出:必須以全球化的視野制定區域發展戰略。

    全球化看産業調整

    龍永圖指出,中國加入WTO後,由於國內市場國際化,外國企業的競爭給國內的經濟運作環境帶來相當的衝擊,“長三角”地區進行産業協同調整不僅是為了解決原有的區域産業不協調的問題,更是應對加入WTO後嚴峻形勢的積極措施。只有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把區域協作上升到産業協同調整的高度,才有可能實現區域分工與競爭的平衡,形成産業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

    龍永圖説,各國的實踐證明,産業結構調整的範圍越廣,其所需的時間越短,所付出的代價也越小。長江三角洲各城市都應該有意識地打破“諸侯經濟”,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考慮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具體而言,各地可以圍繞跨國公司的重大項目來佈局地方經濟的發展,並圍繞其産業鏈來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

    構建區域産業群落

    上海市副市長姜斯憲在發言中説,要推動“長三角”區域內的合理分工和協調發展,政府就應實行某種程度上的“無為而治”,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事實上,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地域産業組織模式的新形式———區域産業群落所倡導的理念。

    華東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認為,區域産業群落強調了相關産業中的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的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企業作為地域組織的核心,與區域競爭力緊密相連。在浙江,行業企業的專業化發展早已成為一種成功的模式。在以五金製造而聞名的永康,塑膠生産基地余姚就是最生動的例子。

    探索協調管理機制

    在“長三角”這塊充滿競爭的熱土,互補與協作的同時難免産生利益的矛盾。大小洋山港38公里的棧道會影響長江的內河航運,對寧波北侖港的發展可能帶來不利因素;杭州灣大通道的建設使上海對寧波、溫州和台州的吸引力大大增強,原本屬於杭州的部分經濟腹地被上海“搶佔”。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認為,必須建立城市地區間的協調管理機制,通過實地的研究和科學的決策爭取“雙贏”。

    吳良鏞説,長江三角洲産業協調乃至區域一體化的當務之急,就是提高區域綜合管理手段,如對資源的綜合管理,建立流域性防災抗災體系,改變行政分割、對區域性基礎結構建設的重大項目統一規劃、合理佈局、聯合投資、共同建設等。

    目前,除了各地計委牽頭的非定期會議,“長三角”地區還有三省市經濟發展座談會,區域經濟將由對話性合作轉向制度性合作。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説,只要區域經濟的結構調整跟上科技的步伐,各地加強分工與協作,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未可限量。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0月18日


臺商投資重要選擇:北擴長三角 南戀珠三角
國際金融報:“長三角”需要新動力
長三角勢不可擋 珠三角盛世危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