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基礎設施面臨突破

    在以討論區域經濟發展為主題的“長江發展論壇”第五屆年會上,記者注意到,幾位市長在自己的發言中,不約而同地把縮短與上海之間的空間差距當作首要目標,紛紛打出自己的上海牌。

    揚州市市長季建業提出了把揚州建設成長江三角洲“黃金邊”的口號;

    杭州則提出要花1700億元規劃“錢江新城”打造“南上海”;

    南通市副市長袁瑞良激情洋溢地喊出:南通要做“北上海”;

    此外,長江沿岸的安徽省銅陵市市長劉戰平則坦言,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區域內經濟的分工合作,尋求優勢互補,對每個成員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火車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中心城市的地位猶如火車頭一樣,關係著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景。在國外區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不乏其例,如紐約經濟圈、東京經濟圈都是如此。而我國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以廣州為龍頭的珠三角也同樣顯示出了這種傾向。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的沈玉芳教授從歷史角度,剖析了上海在長三角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此來説明上面的論斷。

    1980年代後,通過橫向聯繫、協作和聯合的廣泛發展,上海成為長三角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中央作出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上海經濟駛上持續高速增長的快車道,並有力地帶動了江浙兩省經濟整體抬升。之後,江浙兩省的發展政策作出相應調整,開始主動融入上海經濟圈,相繼提出了依託上海、靠攏上海,和上海聯動發展的省際發展政策。至此,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的模型初現。

    華東師範大學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曾經就上海在長三角發展中的作用作過一次研究,結果發現長三角從初現到崛起直至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經濟發展始終是沿著依託上海、聯動發展的整體化軌跡在運作。期間,上海的中心地位與核心作用曾經歷了一個從整體滑坡、發展相對停滯到整體抬升、再度崛起的過程,呈現出上海帶動長三角整體聯動發展的鮮明特徵。例如在1985年,上海的GDP、工業總産值、外貿出口額和地方財政收入佔全國比重相對於1978年分別下降了2.4、3.2、17.4和2.7個百分點,進而就拖累了江浙兩省上述經濟指標的整體下滑。1990年代以來,上海重新確立其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的龍頭地位,在吸引外資、交通樞紐、金融服務等方面,上海無形中都為周邊地區扮演了“二傳手”的角色。

    江蘇的昆山作為一個縣級市就是近年來在上海身邊崛起的一個範例,成為名副其實的“台資高地”。而目前,無錫正在成為“日資高地”,甚至整個蘇南都已是跨國公司投資的熱點。“可以説,沒有上海這座中心城市的輻射,就沒有長三角的城市像今天這樣引人注目”。一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這樣感慨。

    重大基礎設施取得突破將改變區域間城市的等級次序

    在注重中心城市的建設,發揮“自上而下”的帶動與輻射作用的同時,周邊城市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以後,反過來將産生“自下而上”的呼應與能動作用,在都市圈內各城市之間普遍建立起密切的分工協作體系。

    在接軌上海方面,長三角內搶獲先機的城市之一是蘇州,在1992年就獲批建立了國家級的新加坡工業園區,幾乎和浦東開發開放同步。如今,它已成為國內一座招商引資的“明星”城。其他城市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11月23日“長江發展論壇”第五屆年會上,記者切身感受到了這種變革氣息。

    徐長樂就此告訴記者,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對於促進區域更好合作非常重要。他認為,區域間重大基礎設施取得重大突破,將有可能使在區域內城市的等級次序發生重大改變。杭州灣大橋的建成,使寧波、南通在區域內接受上海的輻射和配套協作功能地位將取代杭州和南京,等級次序隨之改變,並處第二方陣的前兩位;以蘇州的發展勢頭看,也有可能進入第二方陣。

    據悉,長三角內任何兩個地級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在4小時以內,其中上海到各個地級城市的行車時間在3小時以內很快將成為現實。另外,258公里的滬寧高速江蘇段不久將拓寬改造,這是一條真正的“黃金大動脈”。它沿途經過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直達上海。長江三角洲一共15個城市,它橫穿了6個,蘊涵的經濟含量不可低估,將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及就業,推進沿線六大城市的發展。

    目前,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都市圈都已成為我國最大也是最具發展後勁的都市圈。此外,還有一批至少已在孕育中的地區性都市圈正逐步形成:武漢、鄭州、瀋陽、西安、重慶成都、濟南青島、長沙株洲湘潭、廈門漳州泉州等。

    國家經貿委經濟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趙曉博士説,這種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擴張到西部是必然的,現在一個很大問題是,西部還沒有像上海這種具有這樣強輻射能力的中心城市,如果有,自然也將形成類似的關係。在城市競爭的時代,這還不僅是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競爭,也包括西部的很多地方同樣也會向城市集中,將來的經濟會打破行政界限,重新佈局,“甚至可以把它稱作一場革命”。

    那麼,在這場革命中,長三角在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方面提供的經驗就是:合作——區域經濟的必然選擇。(作者:朱菲娜)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2月3日

    

    


上海在長三角的定位
長三角之憂
湖州力推“長三角聯合艦隊”
揚州引領蘇中對接“長三角”
縣域經濟點亮“長三角
國際金融報:“長三角”需要新動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