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城市化的現實選擇

    吉林省松原市建市到今年剛剛十年。十年前這裡就是兩座縣城:前郭和扶余。就在更早一些時候,人們喜歡用一條諺語來描述這裡的情況,“一條馬路兩幢樓,一個警察管兩頭”。儘管有些誇張,但有一個事實擺在面前:當初建市時,這裡的基礎設施還相當落後。

    十年間,松原在城市開發建設上共投資100余億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多條,90多公里,60多萬平方米。現在,城市道路總面積近200萬平方米,每人平均擁有硬化道路面積由建市前的4.7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不過,這些變化在松原市長高廣濱的眼裏還離他們的目標——建成吉林省西部的區域經濟中心和一座現代化的大城市——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況且,276萬人口中,僅僅45萬生活在城市,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的農民增收的壓力很大,而化解壓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靠加快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來實現農民的非農化。

    推進城市化是一個現實選擇

    高廣濱説,城市化是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大問題,松原十年的發展歷程,就是推進城市化的過程。如果沒有組成松原這樣一個新城,恐怕十年後也不會形成現在的規模,對周邊地區經濟的輻射作用也不會有現在強。但目前45萬城市人口的規模還不夠。他設想,如果有100萬人口在城區,松原的消費水準就會大大提高,經濟發展的動力就會大大增強。而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是最“跛腳”的,因為農村消費與城市消費存在很大差距。減少農民,富裕農民,激活消費,推進城市化進程,建設大城市就是一個現實選擇。

    據高廣濱分析,松原具備推進城市化建設現代大城市的條件。他對照建設現代城市的幾個要件:首先土地平坦,松原在松嫩平原的腹地;其次,交通便利。長春到松原的公路的建成,將兩地的距離縮短到不足兩小時的車程;長春到哈爾濱的高速公路經過松原;下一步將打通黑龍江的肇源-瀋陽-北京的203國道,屆時,松原將成為兩條國道的交匯城市。第三,水資源豐富。松原是松花江和嫩江的交匯城市,每年有400億立方米的過境水,15億立方米的地下水,境內還有一個東北最大的淡水湖查幹湖,國家還將投資50億元在前郭縣修建一個大型水庫。第四,目前一定的人口聚集。松原現有城市人口45萬,再過幾年的發展,人口會進一步增加,達到80-100萬有可能,到時就具備大城市的規模。

    松原就是把城市定位在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高廣濱説,定位要符合客觀規律,否則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同時,高廣濱分析吉林省的情況説,全省正規劃在吉林、長春兩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大城市,改變目前50萬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佔多數的不合理現狀。在他看來,從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來説,松原最有條件躋身大城市的行列。

    城市化不是簡單的人口擴張

    而是生産要素的聚集

    推進城市化,擴大城市規模,當然有一點是增加城市人口的數量,但是,高廣濱認為,這不是簡單的人口擴張,而是生産要素的聚集。今天談城市化,應該注重各种經濟要素的聚集,包括人才要素,資金要素,資訊要素。現實的問題是,推進城市化,前提是工業化,把城市化和工業化聯繫在一起,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而工業化就要堅持産業的市場化取向。

     他説,任何城市發展必須依託特色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市場經濟實際是分工和交易,而分工的前提是比較優勢”。松原的特色資源在哪?在石油、在草原、在糧食、在水資源。如果脫離自己的優勢去發展軟體産業,與南方一些城市相比就無競爭優勢可言。但發展石油産品、糧食深加工産品,就有優勢。比如,吉林德大集團把5000萬隻肉雞屠宰擴張項目放在松原,就是看好松原的資源。高廣濱算賬説,僅徵地300畝補償一項,在別處按照每平方米50元,就要1000萬,而在松原利用鹽鹼地只要4.6元/平方米,92萬,相差10倍。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發揮各種資源的比較優勢的一個範例。

    高廣濱説,突出主導産業,培育龍頭企業,再造工業新優勢,形成工業新格局。這樣,産業發展了,實現了要素的聚集,城市化目標才能實現。

    不過,推進城市化一定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因為要實現生産要素的聚集必須要有必要的硬環境。高廣濱介紹,松原10年投入79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但從目前的發展要求來看,歷史欠賬很多,還保留了很多縣城的痕跡。他説,要真正實現經濟的騰飛,必須在硬環境上,在基礎設施上有個大改變。松原近幾年圍繞這件事,規劃做百件實事,涉及8個體系,如城市道路體系、房産開發和小區建設體系、市場建設體系、通訊設施體系、水電氣熱供應體系、城區防洪減災體系、公益設施建設體系和人居環境建設體系,其中明確一個思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忌貪大求洋。

    推進城市化一定要提高人的素質。高廣濱認為,千競爭萬競爭,實質是人的競爭。松原的壓力在缺乏人才,缺真正懂經營的企業家,沒有建立一支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家隊伍,而政府機關更缺人才。

    回到最現實的問題上來,松原是典型的農業市,松原要發展,就要考慮如何將農民變成市民,實現城鄉一體化。要創造環境,通過城市化吸引更多的農民從農村土地裏轉化出來。重點發展小城鎮,不可盲目發展。農村經營體制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動地,一是動人。對於前者,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主要在自主自願有償的基礎上進行流轉,應當很慎重;對於後者,根據市情,主要是依託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包括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辦法,建設小城鎮,各地有很多嘗試。他説,松原前十年的發展得益於推進城市化的進程,未來還將得益於城市化建設。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1月26日

    


推進城鄉一體化
我國城市化水準十年提高10% 三大城市群已突顯
未來20年中國城市化水準將提高到60%
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帶來挑戰
江蘇城市化水準達42.6%
城市化正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源泉
傅崇蘭:我國城市化本世紀將有質的飛躍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十:城市化
低城市化水準阻滯三大産業的結構調整
樊綱:製造業成為中國城市化動力
中國城市已跨入"名片時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